诗画江南看亚运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4/3/12 16:43:00

  编者按 看亚运,品诗画江南。从开幕式表演到吉祥物、主火炬塔、表演服装和颁奖花束,国风元素无处不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熠熠生辉,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体育之美。

  亮点一:阐释东方美

  中华传统文化扮靓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下称杭州亚运会)。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盛大开幕,无论是场景布置还是文艺表演,无不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迎宾表演《水润秋辉》中,19座“水”玉琮敲击出的激昂鼓声拉开了杭州亚运会的帷幕。在全场观众齐声呼喊中,玉琮、玉鸟、神徽等印记与良渚古城遗址徐徐而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凝聚着众多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高尚情操。在运动员入场时,展示国家和地区名称的花窗背景镶嵌着梅、兰、竹、菊图案,中心场地也不时出现梅、兰、竹、菊的精致刺绣样式。

  开幕式上,桂花的元素也表现抢眼。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也是秋日“百花之首”,“蟾宫折桂”在古代喻学业有成,现指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摘得桂冠。从运动员入场时激昂奏响欢迎仪式的“桂花鼓”,到主题曲唱响时从“大莲花”场馆上空飘散而来的仿真桂花瓣,桂花元素贯穿开幕式始终。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在绵长浩荡的人类历史长卷中,杭州展现出山水诗韵、人文画境以及宋韵古都的隽永特质。在开幕式上篇“国风雅韵”中,宋韵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10艘宋韵主题游船在湖光山色中穿行,船上的戏剧表演展现出书画、执伞、吟诗等宋代生活场景,彰显着江南生活美学。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吴维益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续写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立足世界提升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讲好中国故事。比如开幕式上,以数字科技拥抱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让传统戏曲艺术视听更为灵动。我国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资源,要继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传统文化的艺术创造力与当代的文化需求相适应、审美观念相结合、社会价值相匹配,也要融合人文魅力与科技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力,让传统文化真正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华文化的浩繁和文明的魅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再次展现了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自信。

  亮点二:最是“江南忆”

  从开幕前的各种宣传活动,到开幕式的大舞台,再到各个赛事的现场,杭州亚运会最忙碌的莫过于吉祥物“三小只”——“江南忆”了。“琮琮”“莲莲”“宸宸”,这三个亲密无间的好伙伴,融合了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穿越时空而来,向世界传播着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着和平与友谊。

  吉祥物是每一届大型体育赛事备受瞩目的视觉形象之一,深受公众的喜爱。“江南忆”就是一组承载深厚文化底蕴和充满时代活力的机器人,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个吉祥物分别取名“琮琮”“莲莲”“宸宸”,代表的是杭州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西湖和京杭大运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019年4月,杭州亚组委向全球征集亚运会吉祥物设计,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教师张文团队设计的作品在近4600份稿件中脱颖而出,经过层层评审、修改、调整,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三个吉祥物具有不同的个性。张文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吉祥物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它既能够表现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形象,同时也要饱含着对全世界最美好的愿望,最终变成地域文化符号,成为这座城市最美好的文化记忆。“琮琮”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代表了力量,这种力量来自我们的文化自信;“莲莲”的设计灵感来自西湖,象征着杭州的自然生态文明,荷叶上交织相连的纹路寓意万物互联;“宸宸”的设计灵感来自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代表创新探索的精神,是对智能亚运的人性化表达。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莲莲”和“宸宸”从诞生起就备受关注,它们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价值和时代任务。地铁、公交站台、商圈大屏……在杭州的街头巷尾,“三小只”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在网络世界,“三小只”的身影也无处不在:现身云互动活动,号召“江南忆一起行”;上线表情包,传承中华文化,诚邀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共襄盛事……向八方宾朋传递快乐与友爱,让更多人在看比赛时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千年宋韵穿越时空,向世界讲述“最杭州”的故事。

  亮点三:国风有雅韵

  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盛大开幕。本次亚运会开幕式分为上篇“国风雅韵”、中篇“钱塘潮涌”和下篇“携手同行”三个篇章。北京服装学院教师、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院长楚艳教授带领王子怡副教授和研究生团队承担了开篇“国风雅韵”的服装设计工作。美轮美奂的服饰令人心驰神往,将东方气韵与中华之美悉数展现。

  这是楚艳继2018年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服装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礼仪服装设计之后,第三次操刀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服装设计工作,也是其在2019年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作为“大唐国宝守护人”掀起唐风文化和审美热潮之后,再次以服装设计掀起宋韵文化热潮。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环节,“国风雅韵”篇主要表现宋代的风雅生活、诗意山水,以及薪火相传、万家灯火的繁华景象。该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灯火耀古今”。

  比如,开篇“水墨入诗画”中,领舞演员身着“水天碧”长裙,幻化出温润如玉的形象,在山水间翩翩起舞;身着水墨袍服的少年伴舞相和,英姿勃发,身形潇洒,掀起了开幕式表演的一段高潮。江南钟灵毓秀的山水和色彩美学是这一章节服装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领舞演员的“水天碧”长裙表现江南清新明亮、澄澈如玉的水天一色之美。裙体长长的拖尾顺势逶迤而下,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感,恰似潮水的波浪和层峦叠嶂的起伏。上衣采取交领右衽的结构,收腰、束身、开领,在展现中式内敛韵味的同时,也传递着舞者的优雅柔美。裙体中还点缀有3D复合工艺制作的亭台楼阁和树木纹样,将杭州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巧蕴其中,形成层叠立体的宋韵山水绝美意象。

  楚艳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设计时深入挖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的宋画作品,从中汲取宋韵文化美学元素,并融入杭州西湖十景等典型的浙江地域符号与意象,进行传承和创新设计。精美的服饰,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与高科技地屏影像完美结合,将体育与文化、科技、艺术相融,打造了一场艺术盛宴,讲述了新时代“中国美”故事,将中华文化和美学以生动绚烂的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

   亮点四:涌动钱江潮

  当巨大的“数字人”和第六棒火炬手相汇,主火炬塔被点燃。以“钱江潮涌”为形的主火炬塔由卷曲着的浪花,变成了伫立着的潮头。

  “钱江潮涌”高19米,重51吨,由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林岗带领团队耗时3年设计而成。主火炬塔通体为不锈钢原色,由19根1.66米至19米不等的立柱排列而成,象征着“杭州第19届亚运会”,形成“浪潮”造型。

  在杭州,水的呈现形态多种多样,既有西湖的自然与柔美,也有大运河的野趣与缠绵,更有钱塘江潮的壮阔与澎湃。林岗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潮涌是“天时”,杭州湾是“地利”,勇立潮头是“人和”,用“钱江潮涌”展现“筑浪为山”,是向全亚洲传达“风雨同舟、共同发展、同步向上”的愿景,更是展现人与自然的博弈与共生的弄潮儿精神。

  事实上,最初,林岗并没有想到“钱江潮涌”,而是想到了油灯,象征文明的“微光成炬”,直到在一次讨论中,团队成员联想到钱塘江,提出了“钱江潮涌”的方案,让他眼前一亮,导演团队也予以支持。

  在设计过程中,19根立柱借鉴了唐代器物外扩、有张力的“自信之美”;采用不锈钢原色,则是融入了宋代的“极简美学”。在林岗看来,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点火仪式,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要将成百上千年的文化浓缩到短短一分钟内,汇聚成一个最能代表国家文化认知、生命认知、体育认知的意象,就需要靠这样极简的碰撞融合来迸发其背后的文化张力。

  2021年,经过重重筛选,在众多设计方案中由林岗和团队设计的“钱江潮涌”脱颖而出。对此,林岗表示,很荣幸能参与到杭州亚运会这样的重大赛事之中,主火炬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充满挑战的任务,设计团队以同舟共济的态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以最佳的姿态展示在开幕式上,以“筑浪为山”的理念营造出一座亚运丰碑,点燃了开幕式的圣火。

  “主火炬承载着一束梦想之火,点燃整个亚运会的激情。随着圣火的点燃,‘钱江潮涌’从有形走向了无形。千年不变的亘古潮声,带来的是文明的江水之歌,是深藏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强音。”林岗表示,希望亚运圣火能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亮点五:定格好时光

  杭州亚运会开幕以来,赛场上角逐激烈,精彩连连。对于运动员来说,最荣耀的一刻莫过于站在领奖台,佩戴奖牌,手捧花束,向国旗致敬。

  在杭州亚运会的领奖台上,见证获奖者这一高光时刻的颁奖花束,别具“杭州式”浪漫。

  8月24日,杭州亚运会倒计时30天,杭州亚组委发布颁奖物资,包括颁奖花束、颁奖托盘及颁奖台三项。颁奖花束名为“硕果累累”,由花材和花器两部分组成,代表亚运健儿披荆斩棘、永不言弃的运动精神,祝福运动员在亚运赛场硕果累累、载誉而归。颁奖托盘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微风中波动的西湖水面,设计展现出简洁大气的湖山风貌,也显示出舒展、温润、细腻的江南特性。颁奖台外侧整体采用“虹韵紫”主题渐变色,传达活力与创新的理念。

  花器是杭州亚运会颁奖花束的一大创新,整体造型灵感来自南宋时期的官窑花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制作而成。花觚的设计前后经历了12轮修改,整体高度18厘米,精致小巧,瓶口起伏的水纹取自浙江山水诗意的韵律之美,瓶口吉祥物造型以活泼欢快的姿态展现勇夺桂冠的胜利喜悦。

  花器部分的设计是由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设计者、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教师张文主要负责,他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设计中,他不断深入了解运动项目本身与传统文化的含义,和团队翻阅历史书籍、实地调研、听取专家的意见,有意识地把江南文化美学融入其中。张文表示,花器设计中融入了很多宋韵美学,如极简之美,而这种审美与现代设计的极简审美是一致的。同时,在设计中,从比例、尺寸、手感上充分追求一种“精致的感受力”,最终形成黄金分割的比例。

  小小的花器蕴藏着丰富的寓意。张文表示,在战国时期,花觚是一种青铜礼器,用来庆祝胜利,宋代的时候演化成作为装饰用途的瓷器。他希望通过这种花觚的创新设计,在表达喜悦之情的同时,将颁奖花束从一束鲜花变成一件永久的纪念品,让运动员能在不经意间回忆这段美好的经历,在竞技之外更好地去了解、感受浙江文化、中国文化。(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 窦新颖 侯伟 采写)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