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1/9/23 15:28:00

  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通知》,组织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这一行动在充分总结地理标志助力脱贫攻坚经验基础上推动地理标志新发展,是发挥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实践表明:地理标志能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地理标志引领产业兴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据此,地理标志是蕴含地区特色的优质资源,而基于地域特色与优质资源发展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路径。目前,我国已有一大批地理标志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引领产业兴旺的实例。例如,“桑植白茶”地理标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领了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茶产业发展,助推了当地茶叶经济的繁荣。目前,年产超1700吨、年产值超2.8亿元的“桑植白茶”地理标志产业已经成为当地靓丽的经济名片。


  地理标志支撑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保护地理标志能够有效保护动植物遗传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南京市六合区“龙池鲫鱼”地理标志保护就是此方面的典型实例。南京市以保护地理标志为抓手,启动“提纯复壮”工程,以抢救捕捞的124条纯种鲫鱼为基础,培育出了30万尾规模的龙池鲫鱼产业。如今,曾濒临消亡的龙池鲫鱼已初步产业化,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还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带动效应,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丰收”。


  地理标志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地理标志不仅是一种商业标识,更是承载文化的符号,能够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同时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丝绸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江苏省苏州市以“镇湖刺绣”“震泽蚕丝”等地理标志为抓手,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了丝绸文化与创意经济的有机融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国在充分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地理标志引领产业兴旺做出了系统规划,以提质强基行动做实特色产业,以品牌建设、产业强链行动做强特色产业,以能力提升行动做优特色产业,推进“地理标志+”发展模式,契合新时代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在实现产业兴旺的同时,我们也期待地理标志在支撑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徐升权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