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亿篇文章获“原创”标识,微信洗稿合议机制解决纠纷近200起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9/10/30 14:10:00

  10月29日,腾讯公司在北京召开的“互联网社交平台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暨2019微信知识产权保护报告发布会”上,公布了微信团队在版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自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原创声明功能以来,共计超1亿篇文章获得“原创”标识,删除抄袭、未经授权发布等版权侵权文章超15万篇,“洗稿”合议机制上线一年以来,解决“洗稿”争议近200起。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指出:“在网络环境下,版权作品的数量呈井喷式发展,但同时,网络侵权盗版和各类纠纷等随之而来,这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处理”。


  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宋萍萍表示道:“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挑战,但欣喜的看到近年来腾讯等一批互联网公司通过把创新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在实践中形成了打击侵权的平台治理方案。”


  “一直以来,微信以法律规则、平台规则为基本遵循,以平台生态为治理基础,以用户诉求为研究导向,不断探索一系列创新、高效、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新举措”,腾讯公司法务副总裁兼副总法律顾问谢兰芳表示,微信近年来构建了一套“三位一体,两大重点,全场景覆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原创”主动保护+便捷投诉渠道


  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33亿,微信作为一款“国民级”的即时通讯类的社交软件,同样也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微信公众号自2012年上线以来,改变了内容产出的形态,也改变了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


  微信公众号是个重要的内容展示平台,自微信推出原创声明功能以来,共计超1亿篇文章获得“原创”标识,不少创作者由此获得他人赞赏甚至获取收益。对于内容创业者而言,喜悦的是创作获得他人认同,但最为糟心的事莫过于:遭人抄袭甚至“洗稿”,微信一直以来在完善版权保护机制,除“原创声明功能”的主动保护之外,微信还为权利人设置了便利的投诉渠道,协助权利人进行维权。


  谢兰芳表示道:“我们在搭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时,会把知识产权权利人、投诉争议的各方视为我们的用户。我们尽可能地从流程上、页面交互设计上,更接近微信本身的产品体验。”


  根据《2019微信知识产权保护报告》的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微信核实并删除抄袭、未经授权发布等版权侵权文章超15万篇,其中,其中约13万篇侵权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平台,另外约2万篇侵权文章来自于平台之外。

 


  对于文字作品侵权的处理,微信通过设置了“自认侵权流程”,权利人发起侵权投诉后,系统会自动告知侵权公众号限期自查并确认是否存在侵权情况,公众号确认自身存在侵权的,系统会协助其自行删除文章。据微信团队称,自认侵权流程提前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文章版权侵权纠纷,大幅提升维权效率、节省权利人的维权成本。


  另外,在影视作品方面,微信响应国家版权局“剑网行动”关于院线电影版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开展7次专项行动,设专岗快速处理盗版影片处理的含盗版影片。


  首创洗稿合议机制 解决纠纷近200起


  相比于抄袭或未经授权等文字作品版权纠纷的判断,如何判断认定为“洗稿”更加困难,“洗稿”在法律界定上暂不明确,“洗稿”一般指采用同义词更换、语序转换、段落变换、增删非关键词语等手法生产内容,导致与他人作品主题、观点、大纲、素材、逻辑、结构、表达、描述高度相似。


  “洗稿”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内容创作领域,“洗稿”的产业化、规模化,包括层出不穷的洗稿软件、枪手集团化规模化运营,极大打击了内容产业原创力量的积极性;花样百出的“洗稿”方法和众多的高级抄袭手段本质上就是围绕对版权侵权的规避而演进的,“洗稿”文章从算法技术上绕过平台的原创审核机制,损害了内容原创者的合法权益。


  在2018年12月,微信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洗稿”投诉合议机制,邀请平台内长期生产原创内容的作者加入“洗稿”投诉合议小组,对“洗稿”投诉进行合议评定,“洗稿投诉合议小组”对文章作出评定。经合议若达到“洗稿”处理标准,“洗稿”内容将被替换为原创作者的内容,合议结果也向用户公开展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通过合议机制解决“洗稿”争议纠纷近200起。


  处理违规小程序超3800个 将游戏代码纳入原创保护


  微信小程序自2016年上线以来,国内外各大传统和新兴行业逐步以小程序为载体进行数字化、移动化演进,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电脑端到移动端、从H5页面到小程序的商业转型,小程序是互联网技术下的独立开发成果,开发者的智力劳动和投入有必要受到合理的保护。


  微信对小程序的整体保护分别从小程序的帐号信息、小程序的代码等入手,通过权利人提供的侵权线索和日常主动巡查,发现、处置抄袭仿冒、恶意混淆的侵权违规小程序。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微信根据权利人提供的侵权线索,处置了超3,800个小程序。

 


  以游戏名称和游戏核心素材分别建立了“两个保护库”,总共涉及微信小游戏平台内外已上线的知名游戏名称超过3,000个,如果开发者提审的游戏命中上述“两个保护库”的内容,则相关游戏审核申请将被拒绝。另外,微信在小程序版权保护上,首次建立游戏行业代码侵权保护措施,有效遏止小游戏代码抄袭、游戏换皮、同质化严重等现象。


  自2016年1月11日首次发布《微信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后,由微信结合产品功能建构了一套“三位一体,两大重点,全场景覆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即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微信版权保护计划、全电子化侵权投诉系统为一体,以商标权、版权保护为保护重点,覆盖微信个人帐号、公众号、小程序等全部场景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本报记者 姜旭)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