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对假货始终“零容忍”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9/8/28 16:50:00

  近日,在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协助下,江苏省警方破获了一起销售盗版《平凡的世界》《解忧杂货铺》等多部畅销作品的案件,警方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图书批发市场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据了解,这是拼多多加强平台治理、规范商家销售行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拼多多加强与各地警方、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抵制部分商家的售假行为。数据显示,仅2018年,拼多多就主动向全国各级执法机关移交上千起线索,协助警方抓捕近百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近千万元。此外,拼多多还主动关闭超过6万家涉嫌违法违规店铺,前置拦截近3千万条侵权及违规链接,是权利人申诉数量的150倍。


  从公司成立到海外上市,拼多多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成为电商界的一匹黑马。然而,其过快的发展速度也招致了很多负面新闻,甚至被戴上了卖假货的帽子。事实上,拼多多自成立之初就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从其3年内对平台管理规则进行12次调整、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风险防控系统研发、启动“神秘买家”人工巡检制、建立“消费者赔付金”和“假一赔十”等制度等就可窥见一斑。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品牌主动同其合作,为超过4.6亿的用户提供低价优质商品。


  进行主动巡检


  不久前,拼多多公布了其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研发费用攀升至6.6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6%,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平台治理和风控技术的研发投入上。


  在平台治理方面,拼多多副总裁、发言人井然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拼多多采取的是大数据风险防控系统与人工巡检相结合的方式,对平台上的海量商品进行管控。在大数据风险防控系统建设方面,拼多多基于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迭代升级了假货识别算法,从底层重构了违规商家与商品识别、假货识别、劣品识别等一系列模型库,有效预警对消费者有潜在危害的违规商品和恶意商家。


  在人工巡检方面,井然介绍,为了不被涉嫌售假商家“反侦察”,拼多多建立了一支遍布全国的“抽检志愿者”队伍。抽检志愿者在收到包裹后,对商品进行编号然后转寄第三方机构,如中国检验认证集团、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天祥集团)等进行鉴定,以便平台做出公正判断。


  联合多方力量


  在互联网经济下,仅依靠一己之力对电商平台上的海量商品进行售假监控和处理,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拼多多也意识到这一点,不仅加强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联系合作,还积极联合各品牌方进行打假,希望打造“社会共治”的打假模式。


  井然透露,拼多多成立时就上线了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相关技术和规则不断迭代更新,权利人和用户的知识产权投诉指引更加清晰明了。自2018年至今,拼多多已联合1000多家品牌权利人开展知识产权合作,并为他们开设了快速处理侵权投诉的绿色通道。此外,拼多多还重视同各大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2018年11月,拼多多与国内两大反盗版联盟——京版十五社反盗版联盟、少儿出版反盗版联盟签约合作,为两大反盗版联盟的72家成员单位建立版权保护绿色通道,共同打击侵权盗版图书。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不断加大同各地警方、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合作,希望共同抵制侵权假冒等行为。2018年末,拼多多联合美的集团协助江苏执法机关,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今年1月底,拼多多还协助山西警方查处销售假冒“丁桂儿脐贴”(亚宝药业旗下知名品牌)的不法商贩,抓获来自江西、广东等地的4名犯罪嫌疑人。


  严格平台治理


  对于入驻电商平台的第三方商家而言,如何有效防止这些商家出现售假行为,很多平台方都进行了探索。对此,拼多多提出了“假一赔十”规则,这在业界引起较大关注,因为不少平台大多采取的是“假一赔三”制,“假一赔五”的做法都相对较少。


  对此,井然解释到,“假一赔十”规则的背后是拼多多平台治理部门开展的大量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将售假商家售卖假货的价格同其进货价格相比,有的相差非常大,即使是“假一赔三”,售假商家还是会赚钱。拼多多推出“假一赔十”后,不仅向消费者赔付十倍的购买价格,还会对商家的所有历史订单进行扣款,让售假商家血本无归。“正是因为拼多多对售假行为如此严厉的惩罚,在平台治理的早期过程中,被极少售假商家恶意造谣、抹黑,员工还被售假商家跟踪威胁等。”井然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电商平台中,拼多多率先推出了“消费者赔付金制度”,被业界称之为新型“打假模式”。井然介绍,与传统的“不告不理”消费者保护模式不同,该制度创新之处在于,商家售假等违规事实确认后,平台依规则强制商家履行其对消费者的赔付承诺,无须消费者主动发起。这与传统合同中的“违约金”有很大不同,该制度的签约方是商家与平台,但在合同中却直接注明商家为赔付主体,而未参与合同签署的消费者则为实际被赔付对象,平台起到监督的作用。


  “公司成立仅3年时间,相关制度都还在探索中,但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让消费者拥有良好的消费体验一直是公司的发展之本。”井然坦言。(本报记者  姜 旭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