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阅读报告”聚焦中西部贫困农村儿童阅读现状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9/1/11 15:06:00

  近日,亚马逊中国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正式发布《乡村儿童阅读报告》,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儿童课外阅读资源、阅读数量、阅读时间、阅读意愿以及课外阅读所面临的挑战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解读。调查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更有超过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此外,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乡村儿童占比接近20%。这些均与城市儿童阅读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悉,为完成该报告,亚马逊中国、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对包括贵州、四川、山西、河南、云南等省份共22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乡村学校及“书路计划”部分捐助学校进行了近万份问卷调查和部分学校的实地走访,整个调研历时两个多月。


  发现一: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报告显示,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更有超过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71%的受访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受访儿童比例接近20%,而且藏书流动性较差,多数家庭一年内没有添置过新的课外书。


  由于受访地区绝大多数属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地处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71%的受访儿童从未或很少去过县城,较少有机会外出开阔眼界。同时,受访乡镇普遍没有图书馆和书店,实地调研的7个乡镇中只有1个乡镇有书店,且所售书籍大部分为课程辅导资料、试卷、作文书等,课外读物较少。


  在偏远贫困地区,受家庭经济条件或家长认识水平所限,家长给孩子买课外书并没有成为经常性行为。虽然有近八成父母给孩子买过书,但多数为习题集和作文书,单纯的课外读物较少。学校成为受访儿童获取课外读物的主要来源,近一半的受访儿童通过学校的图书室或教室的图书角查看课外读物。但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调研学校配备的图书室多来自社会捐赠,图书没有根据年龄年级特点配备,相当数量的图书不适合小学和初中阶段阅读,从而导致学校学生实际阅读图书的数量并不高。


  发现二: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实际课外阅读数量、时间和城市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68%的受访乡村儿童表示喜欢阅读课外书,但他们实际的课外阅读数量并不高,超过六成的受访儿童每年阅读课外书低于六本。与2016年《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研报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大中城市的调研对比发现,城市儿童年均阅读量在10本以上的占到了64.2%,由此可见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儿童年平均阅读量与城市儿童有较大差距。在阅读频次方面,与城市儿童几乎每天都读课外书的情况相比,贫困地区乡村儿童每周阅读次数低于4次的占比达到72.8%。


  在阅读时间方面,该调研考察了学生放学后的主要活动,数据显示67.4%的学生主要时间用于完成作业,21.4%的学生主要做农活,只有17.4%的学生表示放学回家后会看课外书。


  发现三: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普遍缺少家长的参与和陪伴


  参与调研的近万名乡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较高,67.6%的受访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由于家庭条件和认知所限,与城市家长普遍有意识陪伴孩子阅读相比,受访儿童父母很少会从孩子一生成长、塑造完整人格的角度看待课外阅读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应该用有限的资金购买更加“实用的书”,即教辅类书籍;他们认为孩子下课后应当完成作业和做家务,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大部分乡村家庭或家长在儿童课外阅读中普遍缺席,89.9%受访儿童父母平时基本不读或只是偶尔读书,并未养成读书习惯,无法陪伴和引导儿童阅读。


  据亚马逊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调研中发现,凡是开设课外阅读课的地方,学生的阅读数量、频次都会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以“书路计划”项目为例,由于Kindle电子图书馆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创新科技的优势,可存储丰富的书籍,通过远程云端更新提供更多好书、新书,并具备拼音辅助阅读功能,70%受访儿童表示Kindle电子图书馆提升了他们整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此外,在偏远贫困地区,童话寓言和小说成为乡村儿童阅读最多的课外书。相比较而言,“书路计划”受益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更丰富,囊括童话、文学、历史、科学等书籍。需要指出的是,相比简单的图书捐赠,建立更长久的课外阅读体系,即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辅助课外阅读激励和指导机制并行,逐步培养乡村儿童阅读兴趣和习惯更为重要。(本报记者 姜旭)

 

 

(编辑:李星仪 实习编辑:邵京京)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