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5/18 12:11:00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非遗保护传承,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非遗打开方式,尤其是“非遗+电商”更受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等发布的《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有14个非遗项目的产业带在电商平台年成交过亿元,和两年前相比,开通网络直播的非遗店铺数量增长了115%,超过67%的非遗网络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传承人。由此可见,“非遗+电商”的模式直接拉近了非遗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对于广大乡村来说,既激发了传承人群传承技艺、融入市场的积极性,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活态传承非遗


  “非遗+电商”,让许多非遗不再身处被遗忘的角落。


  “近年来,山东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尤其是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积极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了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拓展了一批乡村非遗新业态,带动形成一批乡村非遗龙头品牌。借力数字经济、网络电商等新发展手段,让山东的非遗项目‘活起来’‘火起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采访时表示。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非遗项目虎头鞋传承人张晓芸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她的手工艺坊开发的虎头鞋新款达百余种。此外,她还开发了很多和虎有关的产品,如香包、虎头枕、虎头帽等,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她已经有4家网络店铺、2家快手店,同时正在与一家抖音店商洽谈中。


  一根根柔软、纤细的蒲草竟能在草编艺人的手下变成制作精良的非遗产品。草柳编传承人王贵芝展示的作品和传统草柳编不同,她的草柳编作品花样多、创意新,有很多个性化的小设计,堪称“青春版草柳编”。


  在她手里,一根根蒲草,随着手指翻飞,就变成屡次斩获各种奖项的作品,如农家小院、迷彩鱼尾服、双带金沙裙、最美逆行者等等。“我喜欢草柳编,喜欢到田地里去转转,寻找灵感的同时,也能发现更多适合进行编制的材料。”王贵芝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正因为喜爱自然,她给自己的店铺取名“大自然特色草编”,目前拥有1家网络店铺。


  迎合市场需求


  报告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报告全面展现了非遗在电商平台的传承发展新模式。从产业角度来看,以淘宝村、镇为代表的产业集群,证明非遗产业开始呈现规模效应;从农村角度来看,网络非遗店铺在乡村地区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年轻人回得来、留得下。非遗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018年,我们参加了山东省的惠民消费季,在消费季平台建了店铺,因为这个平台是政府搭建的,并且省市县都帮着宣传,还发惠民券补贴给客户,知名度一下子就高了,销量也上来了,原来的生产量根本不够卖的,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张晓芸开心地说。


  与张晓芸一样,王贵芝也在积极地带动当地村民通过电商致富,目前当地已有约8000人从事草柳编工作,其中年轻人成为销售草柳编的主力军。“草柳编让湾头村变成淘宝村,淘宝村让草柳编走遍全国各地,草柳编让一亩地的利润从1000元变成了10万元,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王贵芝说。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故乡、留在故乡,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活力。这些年轻人带着新思路、新想法,正在摸索出一条以非遗传承保护、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非遗在产业融合中焕发持久生命力。(李伟)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