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草原新巢 护生态家园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3/29 17:32:00

——访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公保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同时也是青海省最大的生态建设区和重要的农牧区。近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草原鼠类数量急剧攀升,鼠类大量啃食草原植被、凿洞筑巢,威胁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草场的生态,导致草场出现退化、沙化现象,因此鼠害问题成为制约当地农牧区永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安全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我们通过‘筑巢引兽’修复生物链,从而有效控制鼠害,重新构建草原生态平衡。”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公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通过创新科学理念,在鼠害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环保动物巢穴领域获得多件专利,并依托上述专利成功实现生物鼠害防治和人工动物巢穴制作,提出了草原长效解决鼠害的可行性方案,再现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巧用生物链缓解鼠害


  3月下旬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皑皑白雪的映照下,山色返青,阳光明媚。


  “据统计,仅青海省鼠害每年约损耗草地鲜草108.49亿千克,仅因挖掘洞坑损耗的鲜草达4.56亿千克,按每千克鲜草0.1元计价,每年仅新鲜牧草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1.3亿元,这样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实在让人痛心!”谈及青海省鼠害的后果,公保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多年实践证明,传统的化学防治前期效果显著,但后期减弱,且成本高,水土污染严重,很容易造成其他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及牲畜中毒,不符合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物理防治成本高,虽然相对环保,但防治效果和防范范围有限。”公保表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如何防治鼠害恢复生态环境的平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公保介绍,他和团队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一种人工生态环保动物巢穴,旨在吸引鼠类天敌“拎包入住”,通过捕食生物链的天然制约关系,抑制鼠类繁衍数量,达到防治鼠害的效果。他们发明的这种巢穴采用石头、红土、白石灰等建材,按当地原生态建筑工艺,间隔一定距离,在草原相对隆起地或斜坡面建造两头有坚固进出口、中间可拓展的暗堡式洞穴。目前,公保和团队发明的暗堡式人工洞穴、“筑巢引兽”等相关技术已经累计获得“一种生物鼠害防治技术”“一种生态环保防鼠动物洞穴”等多件专利,并获得青海省专利奖银奖。


  “这种生态环保动物巢穴一般建在稍高的地理位置,洞口大小规格不同,洞穴结构简单安全且设计坚固,具有很好的保温防潮效果,符合鼠类天敌沙狐、赤狐、草原猫、狗獾等动物的习性,便于观察天敌和捕捉食物,因此试验效果良好,动物‘入住率’高。同时,它具有成本低,取材方便,易建造的特点,利于推广。”公保介绍,人工“筑巢引兽”,吸引了大量鼠类天敌在当地草原安家,鼠害得到一定缓解。


  推进应用构建和谐生态


  3月中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依旧寒冷。早上9点,黄河乡果洛新村不远处的草原上,一只藏雪狐探出洞穴口,神情悠然,好像在说:“‘房子’拎包入住,食物唾手可得,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2019年7月开始,类似这样的场景出现在红外相机镜头中已不是第一次。在公保的努力下,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理委员会在玛多县试点修建人工野生动物洞穴。一度成为草原“稀罕物”的藏狐、猞猁、狗獾等,如今都能频频出现在过往行人的视野里。


  公保介绍,玛多县建造的“暗堡式野生动物洞穴”,坚固隐蔽,保温防雨雪,比天然巢穴的生存环境更为优越。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理委员会在近半年的监控中发现,藏狐、猞猁、狗獾等野生动物来此并非是“走亲戚”,而是真真切切地“定居”。“这种设计有利于中小型野生动物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繁衍生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草地资源损失,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公保说。


  “在玛多县,通过人工洞穴专利项目的实施,有效防治2707.95万亩草地发生鼠害,增加鲜草约67.57万吨,满足563万只羊1年的饲草量,挽回经济损失约1.3514亿元。”青海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公保和团队防治鼠害的多件专利已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黄河源果洛玛多县扎陵湖、黄河乡、玛查理镇、花石峡镇等地修筑了59座试点洞穴,该项试点工作被纳入青海省草原和林场有害生物防控建设项目。


  “这项控鼠技术并不是要把一个区域内的鼠类全都消灭干净,而是将相关物种数量控制在科学而平衡的范围内,防止草原过度破坏,最终实现整个生物链的自然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公保说。(本报记者 李 铎 通讯员 王玉霞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