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论道|徐瑄:走好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之路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2/21 10:57:00

 

 

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 徐瑄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法治中国建设及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一脉相承。《纲要》提供了全方位、全社会、全过程、全系统运行知识产权体制机制的政治安排,提高了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认知,也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纲要》开宗明义阐明了该项工作在中央工作中的地位、作用、目的、措施等,可以看出,这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解决国家发展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制定。《纲要》重申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根本原则,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为“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的挑战”,要解决好、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以及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需求与供给的联动关系”,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纲要》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和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并要求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合作。制度目标是形成一套“建设制度完善、保护严格、运行高效、服务便捷、文化自觉、开放共赢的知识产权强国”制度体系。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工作原则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是高度一致的。其中,“法治保障,严格保护”原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部分,目的都是为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改革驱动,质量引领”原则体现了党中央“深化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实践,即通过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统筹协调”原则体现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体现在坚持战略引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发展;“科学治理,合作共赢”原则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以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知识产权改革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让创新创造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纲要》提出了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目标: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这些指标与《“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则》的预期性指标相一致,是可执行、可验收、可检验的。《纲要》同时要求,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在笔者看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一整套可考核、可跟进、可纠错、可创新的开放工作系统。《纲要》的组织保障中包括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条件保障和加强考核评估。其中,明确了“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等组织保障,“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的条件保障,“加强考核评估”的中央工作考核。对该项考核评估,《纲要》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本纲要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年度监测和定期评估总结,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纳入相关工作评价,重要情况及时按程序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这就为中央及时根据上报情况实时监控、调整知识产权制度失衡和矫正知识产权分配体制提供了“介入”的依据,也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向中央报告知识产权工作明确了责任。


  总之,《纲要》是一个有时间表、具体进度、长远布局且实时推进的知识产权创造和再创造的生产系统。《纲要》的实施让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成竹在胸。(文字:徐瑄 漫画:李翔越 版式设计:姚立辉 新媒体制图:王镇杰)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