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知识产权别样红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
发布时间: 2021/9/27 10:53:00

  秋分,丰收的时节。9月23日起,白昼渐短,天气渐凉,大地披上金衣,人们喜气洋洋。这个秋天里,各色沁人心脾的地标特产,各地引人入胜的非遗习俗,无不让人回味无穷。真想给这更胜春朝的金秋“续个费”,让秋高气爽的美好体验一直延续下去。来,让我们跟着记者的脚步,看看这个秋天的良辰美景吧!


  地标铺路,产业前行,品一番特产的真情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分前后,嫩玉红脂、色美味香的大闸蟹纷纷爬上餐桌。打包一份“蟹礼”,情意更加浓厚。据传,北宋婉约派词宗、高邮乡贤秦观与北宋豪放派代表苏轼就曾将高邮湖大闸蟹当做金秋特产礼品互赠。


  这高邮湖大闸蟹如今也是我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金名片”之一。2015年,“高邮湖大闸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此后,高邮市陆续投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600多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蟹农养殖的积极性,为高邮湖大闸蟹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随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不断加强,如今,集繁殖、放养、捕捞、销售为一体的高邮湖大闸蟹产业链基本形成。”高邮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高邮湖大闸蟹养殖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量1.2万吨左右,年综合产值达10亿多元,不仅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更好的平台,而且也为高邮湖大闸蟹品牌打造、区域生态旅游建设和地区知名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理标志承载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在我国,许多优质的地理标志与时令文化息息相关。金秋金桂飘香,阖家团圆欣赏,正是跨越大江南北、流传百年千秋的以地理标志传承时令文化的典范。


  在“中国桂花之乡”湖北咸宁,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秋分时候,走进咸宁市,一缕缕醉人的桂花香悄然荡漾在身边。公园里,金桂、银桂、丹桂各类品种桂花争奇斗艳;餐馆里,桂花鱼、桂花鸡、桂花藕各类桂花美食让人垂涎;商店里,服饰、手工、书籍等与桂花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琳琅满目……自“咸宁桂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以来,依托丰富的桂花资源,咸宁市不仅大力发展苗木基地,还积极进行科学研发,探索出桂花密封扦插快繁等新技术,更是成立了咸宁市桂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门从事桂花相关产品生产技术、加工研发技术等研究。以咸宁桂花为原材料的桂花食品、桂花护肤品等桂花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地理标志的运用,咸宁正在打造“世界桂花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片冰轮皎洁,十分桂魄婆娑。”幽香秋夜,家人团聚,围坐桂花树下,共饮桂花佳酿,让这个金秋别有滋味。


  非遗作媒,万家团圆,赏一出文化的盛宴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节是秋分前后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千百年的传承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文化,随时光的流转让金秋融入了更多欢笑与情意,也形成了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各地区、各民族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秋日庆祝文化,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在闽台地区,每年秋天,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博饼活动,通过6个骰子的不同组合,来博取“状元”“榜眼”“探花”等不同等第并获得代表不同吉祥寓意的大小月饼,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岁月流转,博饼活动早已不再局限于家族内,奖品也从传统的月饼变成了五花八门的商品。这几年,若你在中秋前后走进闽台地区各大商圈,准会被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掀一跟头。受疫情影响,今年虽不再有万人空巷的全民博饼奇观,但人们的热情不减,厦门、泉州等地纷纷采取线上方式,用移动互联网让这一传统得以延续。


  同赏一轮月,天涯共此时。北京的秋天是欢快的:在北京,小朋友们个个把玩着北京中秋形象大使——泥塑兔儿爷,在月下听老人们娓娓讲述过去的故事。辽宁的秋天是深沉的:在辽宁铁岭,朝鲜族同胞宰牛备酒,祭祖扫墓,吃着松糕喝着稻米酒,有的荡秋千有的摔跤,缅怀祖先恩德,庆祝金秋丰收。江西的秋天是火热的:在江西吉安,男女老少用残砖断瓦堆出数尺高塔,月上中天之时,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唱着“塔火烧得旺,来年猪牛壮”的愿望,将塔烧至通红,祈盼着日子红红火火……各地区、各民族丰收时节的传统庆典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它们通过非遗得到保护,传承着乐观的民族精神和真挚的民族情感。


  “皎洁一年惟此夜,莫教容易负婵娟。”年年岁岁,传承始终相似;岁岁年年,风物亦有不同。在知识产权加持下,每一个美好的秋天都传承着一如既往的深情厚谊,也都将绽放愈加绚烂的时代光彩。(本报记者 黄佾)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