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播下“金种子”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1/7/23 14:48:00

  “我设计了一个韭黄的品牌标识,这里面不仅有我对家乡地理标志品牌的创新思考,还植入了郫都区作为公园城市的绿色生态元素。”“哇,原来生菜是这样长成的,听说咱家乡的生菜是无公害、沙拉级别的生菜,远销国内外。”……近日,成都市郫都区知识产权促进服务中心主办的“看家乡·谈变化·感党恩”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感知行活动上,40名来自郫都区安德小学的学生们表示。


  开营仪式及地理标志培训,知识产权挑战答题赛,感知行活动,大美郫都地理标志绘画大赛,作品路演与评选……通过为期15天场景化、多模式的教学活动,40名小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进一步提升了其知识产权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们开展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青少年感知行活动,是为了通过实地感受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让青少年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品牌的价值,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创新创造的‘小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好知识产权人才储备。”郫都区知识产权促进服务中心党组书记王小平表示。


  自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以来,郫都区积极响应,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路径,培养青少年“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次活动中,郫都区安德小学的学生们参观了郫都区川菜博物馆、四川科技馆、电子科技大学博物馆,系统学习了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知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玩、在玩中学、在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使他们学会主动探索,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郫都区安德小学一名老师表示。


  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道路上,郫都区注重按年龄、分层级培养,从引导小学生观察、认识身边丰富多彩的知识产权现象入手,启蒙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再通过初高中学生知识产权专业化教育,培育学生的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能力。


  “知识产权教育,需要一个灵活的课堂形式,而不是建立独立的课程体系,用考试进行评价,处处都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地点,时时都有孩子们的学习启发。”成都市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处四级调研员黄浩表示。


  从2017年率先在全国启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开始,郫都区一直把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20年,郫都区以成都石室蜀都中学为试点,举办了“科创扬帆,知产护航”知识产权研学菁英班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充分展示了郫都区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成效。


  “人生百年,始于幼学。”郫都区知识产权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晓雪表示,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郫都区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道路上创新总结出了一条“知+教”融合发展的“郫都”模式。


  王晓雪介绍,在知识产权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过程中,郫都区根据区域差距选择性使用“链接式、嵌入式、体验式”等教育模式,选取试点学校、培育师资、编写教材、打造精品课程;郫都区从反思总结、优化完善、固定模式等维度中,总结凝练一套适合区域实际的“知+教”融合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并宣传推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最终实现区域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全面普及;郫都区还十分注重与教育、科技、双创等多部门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机制并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为知识产权教育常态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讯员 肖凌云 汪文静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