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黄花富了一方百姓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1/6/30 8:52:00

  “这里发出的黄花质量都有保证,每一根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近日,山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大同黄花”搭上公益直播“顺风车”,共卖出2.08万单黄花产品,销售总额达38万元。品牌响了,销路广了,大同黄花卖“火”了。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时指出,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时下,大同黄花长势正旺,再过不久,就到了采收的季节。今年70岁的云州区西坪镇贺店村村民谢文,每天都要去黄花地里转转。“我是村里较早带头种植黄花的,靠种黄花,不仅给儿子娶了媳妇,在城里买了房,而且还买了汽车。”他笑着说,总书记都肯定了发展黄花产业,今后就照着这条路子继续往前走,一定能致富。


  一年多来,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围绕大同黄花打出一套地标兴农“组合拳”。小黄花沐浴着好政策的阳光,不断发展壮大,释放出强劲的产业能量、品牌能量。今年5月,大同市黄花产业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大同市黄花种植面积达26.1万亩,约占全国1/4;黄花全产业链产值达18.4亿元,研发出百余种黄花产品;黄花亩均收益5000元,带动13.2万人实现增收,真正实现了一朵小黄花富了一方百姓。


  “黄花之乡”云州区位于我国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之独特的六瓣七蕊种质资源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富锌富硒土壤,天然造就了大同黄花色泽金黄、蕾长肉厚、味道清香、脆嫩可口、营养丰富的优质特性。2006年2月,“大同黄花”被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有了“身份证”,大同黄花的产业化发展就有了保障。但长期以来,受种植前3年没收益、冰雹和病虫害等诸多问题困扰,当地农民此前种植黄花的积极性并不高。云州区黄花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安一平告诉记者,为了破解制约黄花产业发展的瓶颈,他们费了一番心思,为花农们提供了一系列“定制化”服务,其中包括在3年收益空档期给予花农每亩1000元的补贴、帮助花农投保黄花种植保险、建设冷库晾晒场等。


  如今,大同黄花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们由过去“不想种”变成“争着种”。在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1.6万亩发展到2020年的17万亩,年产值达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形成了“一区一业”的发展格局。


  四喜烤麸是上海的蔡阿姨最拿手的一道本帮菜。她告诉记者,要想做好这道菜,少不了一样“灵魂食材”——黄花菜。“我现在买黄花就买大同黄花,品质很不错。”长在大同火山群脚下的普通小黄花,为何能够声名远扬?依靠地理标志打造品牌是关键。


  总书记考察之后,大同黄花成了“网红”,农民们种植黄花的干劲更足了,拓市场成了当务之急。大同县三利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三利公司)是云州当地加工黄花的龙头企业,从2018年开始使用“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别小看这么一件小小的地理标志商标,对我们产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三利公司负责人庞乃东表示,在与各大超市谈合作的过程中,一说起公司产品是地标产品,好几个超市都表达了合作意愿,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增添了底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地理标志,‘大同黄花’品牌愈发响亮,申请核准使用地理标志商标的企业也逐年增加。”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核准使用“大同黄花”地理标志商标的企业有200多家,跟2006年相比增加了160多家。


  小黄花长成大产业,如今的大同黄花产业正成为推动大同向乡村振兴全面迈进的新动能。2020年6月,大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的实施意见》,突出种植标准化、加工标准化、品牌标准化三个标准化生产,并提出要制定《大同黄花种植技术规程》,示范推广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出台地方质量标准,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全方位打造“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塑造“大同黄花”品牌新形象。同年7月,继黄花正式成为大同市市花之后,“大同黄花”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形象发布,大同黄花的品牌化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走得更稳。


  “‘大同黄花’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使得黄花产业锦上添花。”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契机下,该局将探索更多惠农兴农新举措,持续增强黄花产业内生动力,提高大同黄花品牌知名度,真正将小黄花做成大产业,让“致富花”在云中大地处处绽放、久久盛开。(本报记者 李倩)


  (编辑:窦一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