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共议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1/4/29 17:06:00

  4月27日下午,在“创新驱动 气象更新”国际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交流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以及剑桥大学及其知识产权商业化机构——“剑桥企业”、鲁汶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技术转移机构相关学者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共同探讨高校技术转移转化的可行路径。


  此次研讨会在南京江北新区支持下,由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区务建设管理办公室、“剑桥企业”和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联合举办。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聂永军表示,希望借助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与本次研讨会,推进新区的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助力新区打造创新策源地。


  在主题演讲环节,剑桥大学制造业研究所-大学商业化及创新政策证据中心主任托马斯·乌尔里希森用疫苗研究、呼吸设备原型机开发等实践说明,在疫情背景下,企业、政府、投资者间业已形成合作伙伴生态系统。


  鲁汶大学研究与开发主任保罗·梵·邓恩和剑桥企业CEO托尼·雷文,重点分享了大学、政府和产业之间组成三重螺旋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跨越大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之间的“死亡之谷”。


  剑桥大学终身讲席教授、中心学术主任初大平,以剑桥大学先进光电子中心的实践为案例,分享了“面向工业界的跨国技术创新协作”的宝贵经验。他强调,创新创业的本质是全球化的。


  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会长、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委员朱宇对高价值专利的衡量标准、产生渠道、发展困境、培育运营流程等进行了系统阐释;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唐恒建议以校友群体为抓手,打通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与市场产业间的转化壁垒;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小绪建议,以“互联网+知识产权大数据”模式促进高校专利与企业需求间的匹配。


  在“国际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还就如何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资源、如何开展国际化的高端培训等系列议题进行了交流。(叶云彤)

 

(编辑:窦一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