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才是发展之本,技艺是发展之魂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1/3/10 18:50:00

——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


  “我多年来进行非遗的传帮带,有经验,也愿意把这个经验与更多人分享。希望能够促成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非遗技艺专业的设立及良好发展,让国家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至于后继无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一名非遗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十分注重非遗传承,在她看来,非遗传承中人才是发展之本,技艺是发展之魂。


  去年的全国两会,她提交的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增设非遗技艺专业的建议获得了相关部门的回应和支持,让她倍感欣慰。今年全国两会上,田静继续提交了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高)增加非遗技艺师资的提案建议。“希望增设专业和增加师资的工作能快些落地。”田静说。


  田静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对每个民族活态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及广泛的影响,可以通过职业技术教育达到“守正创新”的目的。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高)的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类技能培训也在逐步实施,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设置非遗技艺专业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技术学校逐步开展非遗技艺教学,必将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田静认为,在院校开展非遗课程应该更加规范化与专业化。她建议,由县级以上人大专门委员会来认定所辖区域内的职业技术学校非遗技艺专业师资资格;已经公示的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资格同时具有非遗技艺专业的师资资格(双师型);人口较少民族以及非遗项目覆盖较少的民族,可以适当考虑认定具备民族工艺技能的人选来担任教师;同时,要将非遗师资纳入少数民族人才范畴,为他们提供培养机会以及生活保障。


  田静的另一份提案是建议建设国家非遗数字博物馆,她希望通过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让非遗技艺的展示更加全面、生动,让更多人在切身体验非遗技艺后,愿意了解非遗、投入到非遗的传承中。(本报记者 吴珂)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