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知识产权如何助力“新基建”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1/2/22 14:23:0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成为了2020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4月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和范围,提出“新基建”主要涉及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当下,一些省市发布的“新基建”投资计划主要涉及5G商用、新能源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这意味着“新基建”的参与主体即是以技术创新驱动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企业。


  在笔者看来,由于“新基建”旨在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搭建起底层创新的基础设施,技术创新难、资金投入大、失误成本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指引与保护作用为“新基建”护航。首先要利用专利信息等知识产权大数据帮助产业与企业确定技术创新的路线与方向,提高研发人才与资金的利用率,再以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与知识产权布局,筑牢底层创新技术的“护城河”。


  在推进“新基建”过程中要发挥知识产权的指引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最怕重复建设、无效建设,这些问题在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中显得更加突出,而专利导航分析可通过查询现有技术、分析出可行的技术路线助力“新基建”项目建设。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地方知识产权局已经在专利导航方面开展了探索。在“新基建”热门的5G领域,诸如成都市已经发布了5G产业的专利导航研究报告,为该市发展5G产业找准核心技术方向,提出对策建议。此外,企业专利微导航也可以与产业专利导航形成互补,帮助企业明确可行创新点,避免重复研发,绕开侵权壁垒。


  在推进“新基建”过程中要发挥知识产权的护航作用。“新基建”承载着夯实国家基础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此时恰逢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朝着由量向质不断提升的道路稳步迈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申请和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应当落实在“新基建”项目之中。入局“新基建”的创新企业应特别注意避免陷入知识产权多而不强的创新雷区,既要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比例,又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稳定性与授权及时性,确保我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中的创新技术含金量,让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在“新基建”未来的成绩单中体现出来。


  尽管不少声音侧重解读“新基建”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但笔者认为,“新基建”对于我国产业补短板、强根基的作用要更加值得关注,而知识产权也应当承担起应有的一份责任,在以“新基建”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加积极有力的效用。(方桥)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