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着重提升专利运营能力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1/1/19 13:31:00

  专利作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核心资产,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不断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供给,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企业在专利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专利技术闲置,或因运营能力不足而不能发挥有效价值。因此,探究科学合理的企业专利管理路径和方法,着力提升企业专利运营能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


  专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科技创新促进专利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由于业务转型较快、商业模式迭代迅速等因素,企业的专利管理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比较分散。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广泛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多个方面,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则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多头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部门致使专利无法得到集中的管理和运用,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部门、管理部门和保护部门间的协同,制定系统性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新型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近年来,网络平台、共享单车、电子支付等多种类型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衍生出一系列专利、商标、版权、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问题,当前商业模式具体受哪项法律法规保护尚存在争议。


  高科技产品孵化过程中的专利保护和应用问题突出。这一问题在国有企业方面主要体现在“新兴业务单元”,即通过机制体制改革所发展的新业务,在这类新业务领域容易忽视专利的保护问题。民营企业方面则主要集中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技术领域,在新兴技术开发初期存在专利侵权等问题,导致企业难以形成核心技术。


  大量闲置专利难以充分发挥价值。当前在大量的企业闲置专利中,70%属于非职务发明专利,为避免申请、权属等纠纷,企业多选择避而不用。企业技术部门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如果采用的是重开发轻运用、重数量轻质量的绩效考核体制,会致使专利技术本身不够成熟,或过于超前,或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造成企业专利大量闲置。此外,企业闲置专利很大一部分是防御性专利,要注意均衡研发费、维护费等成本支出。


  企业对专利资本运营普遍认识不足。当前企业的专利管理战略大多停留在保护层面,鲜少进入资本运营阶段,专利运营意识缺失影响专利运营的动力和效果。尤其是企业财务部门对如何将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并体现在财务报表中的认识不足,缺乏运营和管理能力。企业如何将知识产权真正作为一项战略资源来管理、将专利的价值和市场需求有效契合尚待破题。


  市场机制不健全导致资产评估困难。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供求双方作价标准不一致,对同一专利技术出价相差甚远。因专利有限性所致的权利失效风险、专利权属争议所致的无效风险,以及依赖专利权利人或特许使用者技能的转让风险,都会造成专利评估的困难和矛盾。


  企业专利运营存在诸多潜在法律风险。包括未制定专利战略、未建立与专利运营有关的制度流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不健全等,如员工离职时偷盗核心技术所引发的民事、刑事纠纷。同时,在国际竞争上,技术先进的欧美等发达国家会利用知识产权制约我国企业发展,以及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产生知识产权风险和制裁纠纷,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潜在法律风险。


  专利管理策略转变建议


  在知识产权政策层面上,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和专利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专利管理成为我国企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企业在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获得巨大成功,启示着企业专利管理策略应从保护向运营转变。


  实施企业专利发展战略。在企业层面应当注重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形成对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认同,成立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委员会,制定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建立专利创新成果推广机制。具体包括:制定专利发展规划,健全专利管理组织体系、运营机制和考核机制,确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推进等;在专利研发、申请、维持、实施、许可、转让、终止等各个方面,确立具体的责任分配制度;结合业务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流程,推广应用员工激励办法,明确专利的购买、许可、出售以及交叉许可策略;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强化企业商业秘密管理,确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范围,明确员工的保密责任。


  制定企业专利保护策略。通过专利布局,在重点业务领域有针对性地树立市场壁垒,起到阻止或延缓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健全专利信息查新制度,尤其在产品更新速度快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做到优先审查,通过“专利检索+论文检索+标准检索”分析现有技术状态。二是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围绕既有问题罗列解决方案,以此作为专利申请的出发点。三是确认每一种方案最终达到的效果,围绕“背景-问题-方法-效果”,重视技术交底书材料的撰写,挖掘后应及时通过专利申请或授权方式获得实施。四是推进专利与标准融合,企业的目标应当做到专利申请与标准制定相结合,使专利成为嵌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要专利,从而逐渐形成持续性创收、行业专利支持和高度品牌效应等多种优势。


  探索建立专利资产管理体系。要实现从权利保护向资本运营的转变,企业需要建立产权资产评估流程,包括投入成本作价、市场前景预期作价、企业独占竞争价值作价等,形成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评估模式。制定资产管理办法,将增加的知识产权科目纳入无形资产报表,与现有业务流程对接起来。健全专利资产评估机制,开展专利评估需依据《资产评估执行准则——无形资产》进行,根据特定目的进行评定和估算,例如为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增强公司资产的可视化,有助于企业通过质押融资、转让拍卖等方式招商引资等。对于推广应用的专利,可以直接按公司财务部门已认定的价格交易。


  灵活流转运营企业闲置专利。企业闲置专利的活用既可为企业降低维护成本,也可增加企业创新竞争力和运营效益。企业要善于实施专利的许可使用,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是专利运营的前置条件,签订合同时要依据国家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规定予以备案。此外,积极开展专利的质押融资,扩大专利质押融资规模,推动专利、商标质押政策互通。国家层面,要加大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利息及评估、保险、担保等有关费用财政补贴力度,完善质押融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通过加强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结合,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多途径进行专利运营。一是企业实现专利的直接融资。专利直接融资主要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科创板和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多适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新型企业、国有企业的新业务领域的闲置知识产权。二是专利对外投资。专利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是专有权利转化为股权和股份、创业投资引入风险资本,以及混改盘活闲置专利资产,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三是利用专利资本创立公司。创业投资引入风险资本主要针对的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多应用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合作成立公司的情况,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专利可以作为设立公司的全部注册资本。需要注意出资人权利的完整性、合法性问题,法定期限及权利人权利到期自动失效的问题,过户手续和备案问题等。


  争取政府扶持政策非常重要。在政府资金政策倾斜的背景之下,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运用知识产权积极争取政府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包括所得税减免、银行费用加计扣除、政府奖励、融资上市优先权,工业用地、节能减排方面的优惠等。薛兴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企业法制工作协会)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