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创新挺起制造业脊梁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10/15 8:22:00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还在继续进行,年初暴发的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阴霾仍在。中国的制造业还好吗?日前,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采访了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集),走访了中集旗下登机桥制造工厂。9月22日是中集38岁的生日,集团总部安排仪仗队进行升旗仪式,仪仗队的旗手们英姿飒爽,庄重严肃,充满力量,恰如此行记者亲身体会到的,中国制造业的脊梁仍是坚挺的。

 

  继去年下半年推出全球首款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启用后,近期海洋工程板块也传来佳音,旗下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南极磷虾运输船顺利下水,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中集拥有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重型卡车、物流服务、空港设备等多个业务板块。中集凭借创新跨越了一个个竞争对手,培育了多个世界冠军产品。正如中集相关负责人所说的,显赫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支撑作用。那么,从最初被动接受专利,到后来奋发图强、自主研发,再到扛起专利大旗维权,中集是如何逆袭成为一个专利转化率高达95%的制造集团?

 

  创新缔造冠军产品

 

  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兴起和集装箱专用船舶、码头的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随着制造业向亚洲转移,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运输和港口码头发展迅猛。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有4家集装箱厂先后成立,中集便是其中的一家。

 

  中集于1980年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蛇口,其初始股东是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和丹麦宝隆洋行,分别出资150万美元。1982年9月22日正式投产后,中集只有一条2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生产线,计划每小时生产1台,实际上一天8小时仅生产出6台,与如今的每小时生产20台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1986年,因国际航运市场萧条,加之业务拓展能力有限,中集连年亏损致使企业濒临破产。为了存活下去,公司决定裁员,从330人缩减至59人。随后,中远海运入股中集,重组后中集的股权结构为中远海运45%、招商局45%、丹麦宝隆洋行10%。这种均衡持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中集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选择代工不失为一条快速发展的捷径,但涅磐后的中集没有选择为别人代工的发展路径,而是依靠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市场。十年磨一剑,在随后的10年时间里,中集集中资源投入集装箱产业,改善管理、创新技术、开拓市场,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中集集装箱业务凭借38%的全球市场份额取代韩国同行的霸主地位,成功地改变了世界集装箱制造的竞争格局。

 

  中集总裁助理、集团法律事务部总经理王宇告诉记者,中集致力于打造一个个全球单项冠军产品。40年来,中集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自1996年成为集装箱领域世界第一,中集已经保持了24年的冠军地位。继集装箱之后,中集又在登机桥、车辆等板块复制了世界冠军的经验,同时把包括中集集团、中集车辆、中集安瑞科、中集天达在内的4家公司推向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然后,再利用上市企业的资本力量反哺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发展,进而帮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中集很早就意识到探路全球市场,要有技术的突破和管理的创新作为支撑。王宇表示,中集近40年的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及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历程。

 

  专利撑起登机桥

 

  走进中集空港板块位于深圳宝安区办公大楼的展示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专利墙,墙上挂着近100张专利证书,这还只是公司的一小部分专利。

 

  中集的知识产权事业可以说是从空港板块的一起专利诉讼开始的。王宇告诉记者,上世纪末,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中集登机桥业务在国内市场做得风生水起。1998年,中集登机桥业务欲进入美国市场,便开始与美国一家机场设备企业合作。然而,此次合作不仅没有带来发展机遇,还引来了一场专利官司。王宇回忆称,对方在合作协议中设置了许多知识产权陷阱,导致引进技术后再创新产生的知识产权仍归美国企业所有,无奈之下,双方对簿公堂。尽管中集据理力争,但对方凭借合作协议最终使官司以中集实际损失1000万美元,并且10年内登机桥业务不得进入美国市场而告终。

 

  这次合作虽然失败了,却让中集清醒地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在痛定思痛后,中集领导层决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并提升专利布局能力。2004年对于中集空港板块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春天。中集得知空中客车A380大飞机即将上市,但一直缺少一种可以与之匹配的登机设备,于是决定抓住这个发展机遇。经过一系列调研和研发,中集于2005年提交了一件名为一种登机桥行走机构的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0510100860.3)的专利申请。

 

  这件专利的发明人、中集空港板块PBB技术部经理向卫对记者介绍,空中巨无霸A380最高载客量可达840人,同普通飞机相比,对登机桥的技术要求更高。此前,登机桥的高度在5米左右,但A380对登机桥的高度提升到了8.1米,一般的登机桥抬高后稳定性较差,且安全性无法保障。在研发中,向卫从婴儿车中获得灵感,研发出4轮登机桥,成功打开大飞机登机桥这个新市场,这也为其后续专利维权奠定了基础。

 

  2006年4月20日,中集向法国戴高乐机场提供的空中客车A380登机桥投入使用。中集以创新的辅轮支撑登机桥获得了A380上层舱门接机工作组的高度评价,并从供应商的竞争中胜出。向卫说,如今中集空港板块始终将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研发能力一直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中集空港板块已提交专利申请307件,获得授权207件,其中国外专利申请77件,获得授权51件,在登机桥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制造行业企业来说,创新和专利保护是需要稳步发展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中集安瑞科总经理兼执行董事杨晓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中集累计拥有专利4433件,其中发明专利1001件,专利转化率高达95%,累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2项。近年来,中集围绕构筑高质量专利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价值的知识产权工作方针,继续推进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为集团的战略发展和市场运营保驾护航。王宇表示。

 

  扛起专利维权大旗

 

  近年来,我们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虽然专利已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出现在企业资产中,但若专利不产生经济价值,没有在利润表中产生贡献,那么很可能会是一个负资产。王宇表示,基于这样的考虑,中集在掌握多个领域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同时,按照国际规则陆续开展了多项专利维权行动。

 

  2019年,为了维护中集冠军产品之一的53尺集装箱的市场生态,中集拿起专利武器,一纸诉状把中远海运、胜狮货柜等告上法庭。实际上,早在2003年,中集就与胜狮货柜因冷藏箱专利产生过纠纷。2003年3月,中集旗下上海中集起诉上海胜狮冷藏箱漏水器侵犯专利权,该案一波三折,直到2009年,双方最终在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2008年9月,中集又发现胜狮货柜青岛公司侵犯北美箱APC运输平台专利及北美箱角件专利技术,经协商谈判未果,于2010年8月将后者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令胜狮停止侵权并赔偿中集经济损失。2019年的诉讼也最终以和解告终。这一系列诉讼既展示了中集尊重知识产权的态度和敢于利用知识产权维权的决心,也体现出中国日趋向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中集的专利维权不仅仅发生在集装箱领域,在登机桥领域也成绩亮眼。2010前后,为迎接空中客车A380的到来,广州白云机场从德国企业蒂森公司手中购买了登机桥,但随即引来专利官司。2011年年底,中集公司人员在定期排查专利侵权过程中,发现广州白云机场的登机桥使用的技术,落入中集拥有的登机桥辅助支撑装置和带有该装置的登机桥及其方法专利的保护范围,于是将广州白云机场和设备提供方蒂森公司起诉至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广州白云机场停止使用这套设备, 知识产权维权成功帮助冠军产品维持了良好的市场生态。

 

  中集在做好技术研发、专利布局和维权的同时,也深谙标准的重要性。目前,中集参与各项标准制定100多项。中集空港板块技术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张肇红介绍,由于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在登机桥领域拥有先发优势,较早成立登机桥领域标准组织,影响较大。我们期待,未来由中国企业牵头成立的标准组织能够被世界接受。

 

  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中的基本规则,中集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企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并勇于运用知识产权,助力中集高质量增长,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近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我们期待中国更多的企业,在中国知识产权强保护的环境下焕发勃勃生机,擦亮中国制造金字招牌。本报记者 陈景秋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