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白桦林中广阔天地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7/7 13:51:00

——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狼林俗树皮画”传承人李艳红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的白狼镇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特殊的自然条件催生了这里独特的林俗文化,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狼林俗树皮画”便从这里诞生。


  饱含热爱 多年来坚持不懈


  来到白狼林俗树皮画传承人李艳红的工作室,一定会被墙上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所吸引。记者见到李艳红时,她正埋头制作一幅梅花鹿的书皮画:毛茸茸的身子,巨大的鹿角上开着一朵朵梅花。


  “这幅画完全是用树皮做的吗?”记者看着画发出疑问。“你可以再仔细看看,是不是像真的皮毛?”李艳红笑着说。仔细看去,树皮经过修剪变成了细细的丝,需要靠一双巧手逐丝逐缕耐心地贴成小鹿的皮毛。李艳红介绍,树皮画物如其名,是用当地白桦树上自然剥落的树皮作画。“白桦树跟其他树木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的树皮像纸张一样,可以揭开很多层,每一层都比日常用的A4纸还要薄,我们制作树皮画一般选取三到四层的厚度。”李艳红告诉记者,“另外,桦树皮格外坚韧,不易被侵蚀。即使有些树因为年龄或者病害倒下了,树干已经被腐蚀殆尽了,历经风水雨打,树皮却依然能完整保存。”桦树皮经过风吹日晒,慢慢变化出不同色彩,现在作为原料的树皮有40多种颜色。“因为是自然形成的,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两块树皮,所以我们的树皮画每一幅都是‘孤品’。”李艳红说。


  制作树皮画工序不算多,但却不简单。收集的桦树皮经过分层、压平、晾晒之后,按照不同颜色进行分类,方便从中选取合适的树皮进行裁剪粘贴。既然是画,就需要有“样”,借鉴中国画构图法则,按照设计勾勒好的图样,通过剪、刻等方法,桦树皮变成不同形状。最后经过黏贴、装裱,一幅生动形象、特色鲜明的树皮画便完成了。“想体验制作一些简单的树皮画不难,但是想要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需要下足功夫。”李艳红告诉记者。制作树皮画颇费时间,想要制作一幅高完成度的作品,耗费十几天甚至几十天都是常态。正是对树皮画的热爱让李艳红能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把一张张树皮化为“神奇”。


  说起如何与这门手艺结缘,李艳红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我小时候家里老人就开始用桦树皮制作家里用的笸箩、盒子之类的物件了。后来是跟我姑姑学的树皮画。”李艳红说,姑姑李淑英专门制作树皮画,依靠这门手艺来养活家庭。“我那时还小,姑姑制作树皮画时,我就站在一边看,慢慢地就对它起了兴趣,之后就跟着她学起来。”对于树皮画,李艳红似乎有独特的天赋,从初中起,她便能独立制作树皮画。“花样也是我自己构思的。”


  起初,创作树皮画并不是李艳红的全职工作。虽然树皮画在白狼镇已经有着不短的历史,但对于兴安盟外的人来说,却鲜有听闻。“我们的树皮画东西虽然好,但名气却不大。”说到这些,李艳红有些感慨,“想完全依靠这门手艺生存实在不容易。”虽然李艳红内心一直保持着对于树皮画的热爱,但她却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一边挣钱,一边把制作树皮画当成爱好来坚持。“一有时间我就会创作,我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下它。”李艳红说。


  随着白狼镇旅游业逐渐发展,树皮画逐渐被人们知晓。2017年,李艳红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进入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专门进行树皮画创作、制作和教学。2018年,白狼林俗树皮画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当地拿得出、叫得响的特色产品。


  古老手艺 要传承更要创新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其实进入了一个瓶颈。”李艳红坦言,“树皮画的材料是桦树皮,风格比较传统、古朴,跟时尚相去甚远,与人们家中的装修也格格不入,所以很长时间,市场并不太认可树皮画。”如何让市场接受这项传统手艺,实现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一时间成了难题。


  “2018年我们迎来了转折点。”李艳红说,“当时,北京服装学院的师生来到白狼镇,跟我们进行交流学习,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灵感和启发,为我们打开了眼界,拓展了思路。”以前在进行树皮画制作时,往往仅采用桦树皮作为原料,以在卡纸上黏贴成画为形式,制作出的树皮画虽然精美,却仍缺乏新意。“经过跟北京服装学院的老师同学交流,我们想到,其实可以使用桦树皮作为主原料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其他材质,与桦树皮独特的纹理和质感相辅相成,也更具现代气息,也许会更受欢迎。”想法有了,李艳红说做就做,与金属、掐丝、布料等材料搭配,坚韧的桦树皮经过与不同材质的结合,摇身变成一幅幅兼具现代气息与古朴文化的画作。柔软透明的纱织成为一条条游弋金鱼的尾巴。201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在坦桑尼亚举办的“天涯共此时—内蒙古文化节”文化展示活动上,这样生动并且特色鲜明的树皮画受到了坦桑尼亚群众的赞叹与喜爱。“这件事让我们深受鼓舞,也为我们继续进行创新指明了方向。”2019年,李艳红参与设计制作的白狼林俗树皮画《十二生肖系列》和《我的蒙古马系列》先后获得“2019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旅游商品大赛”的金奖。“现在我们也在继续尝试让树皮画与其他手工艺结合,创作出更加精美实用的工艺品。”李艳红说。


  “对于传统古老的技艺来说,创新真的非常重要。”李艳红说,“这样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他们看到之后才会喜欢,才会参与到传承的行列中来。”每周,李艳红等树皮画传承人和老师们都要去到周边各地,面对面为当地群众进行授课。受疫情影响,课堂向线上转移,大家能继续参与学习。制作的成品经过统一回收,消除大家的顾虑也保证了收入。这项传统工艺也已经成为了当地脱贫的好抓手。现在,在李艳红的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制作和传承树皮画的行列中。在李艳红看来,树皮画是她热爱的事业,为了这项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她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树皮画既是古老的,也是创新的,我会一直不断学习和创新,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和传承下去。”李艳红坚定地说。(本报实习记者  王絮蒙)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