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拥抱互联网 “线上”非遗焕生机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6/12 15:27:00


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开展“云游非遗”线上推广活动,让公众足不出户感受非遗魅力。而这种新技术和老技艺的碰撞已不是第一次。“互联网+”让非遗有了更多可能。

非遗展新颜

疫情期间,与门可罗雀的实体店相比,以非遗技艺为特色的一批北京老字号网店可谓热火朝天。吴裕泰煮茶论道,内联升90余道纯手工工序制作“千层底”布鞋。此外,同仁堂、稻香村、义利等老字号的非遗绝活也纷纷加入直播大军,让网友大饱眼福。这种跨界合作不仅让老字号焕发生机,更让其非遗技艺在互联网上发新芽,抽新穗。据统计,内联升通过这种方式,其线上销售量已占据整体40%,外地用户达到85%。

除了直播带货,互联网也让非遗有了更多新的尝试。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全国各地非遗保护协会共同在微博发起非遗公开课活动,推出68项非遗节目,话题阅读量超过17亿。通过互联网,文可赏蜀绣漆器清音,武可赏青城武术。有兴趣的网友还可以跟着大师学习几招,健身娱乐两不误。看够了直播,闭上眼睛,用心倾听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的非遗音乐,感受古老和现代碰撞出的火花。这种形式,刷新了网友对非遗的认识。

创新促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非遗就像一列老式蒸汽机车,一些非遗技艺慢慢脱离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轨道,愿意继承衣钵的年轻人寥寥无几,甚至有一些非遗技艺已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可以说,非遗的抢救性保护已刻不容缓。

为了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的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曾就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出“加强传承实践能力建设,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建议。

现在,依靠互联网,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多新尝试。例如,“非遗+扶贫”,让非遗传承更加深入,更有发展动力。众所周知,不少非遗技术根在乡村。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了非遗的闪光点,他们潜心学艺,博采众长,努力创新,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为非遗项目开拓出新的发展路径和销售途径。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人选择留在家乡,学习非遗技艺,脱贫致富。

此外,一些传统工艺企业也看到了非遗带来的商机。它们将非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设计研发出更多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让非遗更接“地气”。网销降低了企业将传统技艺转化成品牌价值的成本,让企业的业务范围快速扩展至全国,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拥抱互联网,让“老”技艺终于在新时代抽新穗发新芽,焕发勃勃生机。(白逸群)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