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地为专利审查工作储能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9/10/8 10:17:00

  97批近763位审查员走进上海浦东的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团组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多个审查部门;在专利申请授权流程、法律手续办理、专利实质审查、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海外专利布局、专利检索等方面与浦东的创新主体展开交流学习;学习交流内容涉及电子通信、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建筑、化工等多个产业……积淀十余年,上海张江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下称上海基地)交出了一份丰厚的履历,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优秀审查员实践基地称号。

 

  上海基地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市政府建立省部会商机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立十余年来,上海基地一直先行先试,在管理模式、人员机构、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形成了管理先进、实践务实、企业丰富、模式创新的鲜明特点。在实践项目开展方面,上海基地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人事教育部副部长马文霞如是评价。

 

  深入探索 形成高效率实践

 

  十余年前,上海张江高新区集聚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创新创造热情高涨,在其领域内具备一定研发基础,已经开展专利布局。而当时的大量专利审查员都是从高校一毕业就进入审查岗位的,尽管对技术本身有一定了解,但对技术的实际应用、技术在产业中的定位等问题了解较少,常常出现企业与专利审查部门沟通不畅的问题。

 

  正因为企业创新和审查工作共同的实践需求,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直接领导下,20085月,全国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上海基地在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挂牌。十余年来,随着上海基地功能建设、管理办法和工作模式的探索确立,基地为专利审查人员知识产权专业技术更新提供了有力支撑,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运行模式--即对接需求、分类安排、跟踪协调、整理建档的规范化运作流程。上海模式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2018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通信发明审查部(下称通信部)主任科员马莹莹和同事们一起来到上海基地开展实践。在来到这里之前,她所在通信部团组已经通过上海基地就想要了解的技术、需要的课程等与实践企业进行了多次沟通,团队里很多人也根据企业所想了解的专利创造性、专利挖掘等相关问题提前准备了课件,因此,马莹莹十分期待这次活动。

 

  上海基地安排的课程正是我们实际想听到的,知识量和知识密度都非常大,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知识。实地到企业了解前沿技术,和我们日常工作中在办公室单纯看文字材料、查阅资料所获得的内容大不一样,更直观、也更具实践意义。马莹莹感慨道。此次根据审查工作需要,团队入驻实践的企业都是医疗器械领域的,马莹莹告诉记者,通过在企业中了解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对于在日常审查判断相关技术的创造性过程中,把握技术高度有一定帮助。与企业就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交流也让大家对技术从研发到应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多年来,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上海基地组织实践活动的进步。在一周的实践中,我们去了两家公司。两家公司各有侧重,一家企业所涉及的技术属于我们平时了解比较少的领域,在那里我们学到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另外一家公司产品线十分丰富,每一个环节都有企业的不同专业人员进行讲解,我们既从企业车间等产品线的实际应用了解了技术,又进行了充分的现场交流。在审查业务上,我们也从实践中对相关行业在全球的发展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今年5月赴上海基地参加实践活动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团组组长张红梅由衷感慨。

 

  化妆品领域在上海基地所在的张江地区内是没有相应的实践单位的,所以我们以往的实践活动都是去药企。入驻企业跟实质审查工作所涉及领域不完全对应让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今年上海基地灵活运用政策,将上海地区的企业都纳入了可选择的实践范畴。于是我们通过与上海基地沟通,成功对接了一家位于上海奉贤区的药妆企业,并开展了实践。这种扩大范围的模式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团组组长、化妆品处处长陈矛对上海基地的创新做法予以肯定,她表示,在实践中,团员在更新、完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转换了角色,看到了不同的方面。对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从专利审查工作者的视角转换为普通化妆品配方师的视角,评述问题时更加立体化,对待技术问题时更加审慎、把握更加准确。

 

  在实践中,上海基地安排审查员走进企业、研发实验室、厂房车间等生产一线,听取企业技术专家对前沿技术趋势及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情况的讲解,与企业技术人员和知识产权人员进行交流,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专利发展情况、技术方案和技术创新,从而在未来的审查工作中更加审慎地对待每一件专利申请,也夯实了在相应审查领域内的专业基础。

 

  力求实效 促进高质量创新

 

  浦东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其深谙创新对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里,很多创新主体已经将知识产权作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一些企业攻克了技术难点却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中犯了难;一些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却不了解知识产权管理之道……上海基地的活动让很多企业及高校院所找到了凭借知识产权工作实现高质量创新的快速通道。

 

  在参加上海基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浦东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特别是在一家企业看到的专利墙让我们感到很震撼。马莹莹由衷地说。马莹莹所提到的企业是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微创),如何将研发与知识产权工作良好融合一直是该公司思考的问题。微创知识产权主管吴一丹告诉记者,通过审查员为微创的研发技术人员提供的与专利挖掘和审查意见答复相关的专题培训,提高了企业研发人员对于专利审查标准的理解以及技术交底文件撰写的能力;此外,微创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还与审查员围绕医疗器械领域内的专利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了解到了包括专利优先审查最新政策在内的实用资讯,对微创今后专利工作的有效开展非常有帮助。

 

  很多参与上海基地实践活动的创新主体都能切实感到实践活动对提升自身知识产权工作能力的帮助。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科研管理部高级工程师鹿艺告诉记者,该中心是高技术、高科技密集单位,但科研人员缺乏知识产权基本知识。企业科研人员通过与专利审查员进行交流,很受触动,更加注重对自身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处袁立表示,高校参与这类活动,既能与审查员面对面交流,提高相关业务能力,又能较好地介绍本行业科研前沿工作,使专利申请过程中的交流更为顺畅。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该活动对于公司理解中外专利申请差异,有效进行专利布局大有帮助。

 

  通过专利数据检索,可以发现,从2008年底上海基地活动开展以来,浦东新区参与基地活动企业的专利布局趋势平稳上升,专利申请结构更为优化,技术创新高度和专利撰写水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上海基地活动十余年来,不少涉及的企业专利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从零散到完备,从不成体系到逐渐规范。

 

  上海基地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机制直接带动校企更多的知识产权运用实践。20166月,上海海事大学安博文教授科研团队以光纤传感监测应用技术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引入合作方共同成立项目公司,法人代表由安博文本人担任。校方以技术入股,占股比例为30%,并将这30%中的75%奖励给团队,成为上海高校无形资产出资入股成功转化的生动案例。

 

  新时期,浦东新区将继续承载和发挥好上海基地的作用,帮助和推动区内更多有基础、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创造更多的高价值专利,让知识产权在服务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上海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吴珂)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