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心技术织就“钢铁战衣”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9/9/10 14:32:00

——访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孙平范

 

  前不久,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国际纺织及技术机械展会ITMA上,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慈星)携一线成型技术“KNIT TO SHAPE”电脑横机亮相展会。一根纱线通过设备上方的纱筒不断被牵扯到下方的织槽中,织机上下翻飞,45分钟左右,一件款式新颖的成型线衫就出来了。

 

  这款全自动一线成型针织横机,将智能制造、编织工艺等技术结合,省却了此前多道人工缝合的工序,省时又省力,并以三维立体形式直接呈现给顾客,可以说真正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编织。慈星创始人孙平范说,技术给慈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不畏艰难 注重核心技术研发

 

  人前风光百般好,但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坚持。由于受父辈经营纺织业的影响,孙平范从小便对手摇机、纺织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于1988年开始创业。

 

  与很多创业者一样,孙平范刚开始的创业路途亦是一波三折。起初,他们的主要产品为手摇横机,即采用横向编织针床机器进行编织。当时,我的手摇横机还没生产出来,就有客户在催单,生产线通常都是一天24小时不停运作。孙平范说,手摇横机编织技术的流行使客户订购数量不断增加。

 

  但是,很快市面上开始流行多款式、多花色的横机,这对传统手摇横机的生产与制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国外电脑横机也进入了国内市场。孙平范告诉记者,当时一台国外电脑横机2个工人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一台传统手摇横机20个人的生产能力,且一台国外电脑横机的价格,相当于300台手摇横机,高昂的价格使很多针织企业望而却步。然而,随着行业变化以及人力成本的增加,手摇横机市场缩减,公司运营前景岌岌可危。

 

  面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困境和挑战,孙平范并没有泄气。2003年,他决定试水生产电脑横机,并正式成立了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即慈星前身)。面对当时国外的技术封锁,他孤注一掷,奋勇当前,开始组建团队自搞研发。在联系行业内的学者和专家深入了解电脑横机的构造、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和知识产权布局情况后,孙平范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瓶颈,对员工进行指导和培训,从老板变成了一名技术工人。

 

  那时候为了学习技术,我开车一年跑了8万公里。300多个日日夜夜,和专家、工人们一起泡在机器房里,经常因为一个关键零部件,没日没夜地研究,反复推演。孙平范感慨道,如果产品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市场话语权。固步自封,也必然被市场淘汰。经过一年的时间,他们终于研发了国内首台电脑横机,打破了国外品牌一时垄断市场的局面。

 

  电脑横机技术使慈星在市场终于站稳了脚跟。2004年,孙平范带着他们研发的电脑横机参加了纺织工业展览会,惊艳全场。在拥有了自主研发的电脑横机之后,孙平范越发意识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根子,一定要自己拥有。孙平范说,这是他在创业之初遭遇技术壁垒后得出的血的经验和教训。

 

  富有远见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为鼓励员工发明与创新的积极性,使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公司开始设立了企业知识产权维护小组,下设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专利管理人员,并聘请专利律师为公司专利法律顾问,开展专利管理工作。孙平范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和技术竞争中,一项核心技术的成功研发,并非等于企业前途光芒万丈。这就需要在前期的积累下,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在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下,2013年孙平范开始将产业链延伸至工业机器人领域。例如,在深入了解制鞋成套装备系统集成项目在国内外研发以及知识产权布局的情况后,我们开始研发基于机器人的制鞋自动化系统。该项目采用先进的五轴机器人系统、自动交换工作站、POM新型流水线和智能控制红外线烘箱技术,解决了制鞋生产工艺链上的瓶颈问题。孙平范说,制鞋成套装备系统集成项目可以同时完成整件衣服的编织,实现了一线成型的工艺,这为企业省去很多昂贵、费时的工序。目前该项目已列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机器换人的示范项目,在相关制鞋企业应用推广。

 

  如何保持一家企业不竭的生命力,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很重要。这是孙平范从1988年创业至今悟出的深刻道理,也是企业立足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化的秘笈。为了从知识产权创新源头抓起,孙平范非常重视企业的研发实力。据介绍,近三年,慈星投入的研发资金累计达1.3亿元,每年投入的专项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 3%以上,并建立了中国纺织行业电脑横机产品研发中心、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成立了一支具有200多名研发人员组成的技术创新队伍,把创新深化成了一种机制。

 

  只有下好先手棋,才能打好主动仗。孙平范表示。截至目前,慈星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57件,其中发明专利122件;软件著作权56件。

 

  我们的未来目标是使每台新型针织装备都能成为织造机器人。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前瞻研究中,我们将基于针织智能装备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算法,让编制花型设计和工艺参数高智能化,让机器自学习,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机器换人孙平范说。(本报实习记者  刘娜)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