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协同创新,未来已来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9/5/22 10:36:00


协同创新,未来已来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蹲点见闻


  早上7点10分,对于很多住在北京、工作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人们来说,他们会在这一时刻坐上城际列车,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工作。“交通成本同样都是一小时,跨城上班要比在北京挤地铁轻松多了。”这是他们的真实心声,不用赶公交挤地铁,不担心堵车,在列车上打开Kindle看小说的人们,更多了一丝惬意。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建国70年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当前中国三大国家战略之一。而2016年11月正式揭牌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京津两地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承载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转移的重大使命,将大量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近两年来,在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等红利加持之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逐渐成为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产业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示范园区。


  为创新路提供“加速度”


  “这是我们在北京以外设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也是我们海外项目的交付基地,而且整个公司的数据中心都已经搬了过来。”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下称天津中创信测)副总经理张文表示,作为北京中关村的“老居民”,他对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类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很有亲切感。


  1995年,天津中创信测的母公司在北京中关村成立,致力于研发、生产通信网测试及维护管理产品,凭借多年技术积累,该公司已形成通信网测试仪器仪表和监测网管系统两大类6个系列近30种产品,产品全面覆盖交换、接入与传输、移动通信、IP数据通信、七号信令、4G等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通信产业领域。


  “从2003年公司上市后,员工就多了起来,我们把会议室都改成工位也挤不下。”张文表示,2017年3月,在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推荐之下,他们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实地看了一次,随即就决定入驻园区了,整个过程只花了两周时间。从公司入驻开始,滨海—中关村管委会更是事无巨细地为公司提供便利。“我们的研发人员都从北京过来,首先遇到的就是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而我们第一批申请的40间公寓,两三天就顺利办好了。”提起园区的高效率,张文颇为感动。不仅如此,人才补贴、利好的落户政策、生活环境及未来的发展空间也让外地员工吃了定心丸。“园区里的人才公寓,一室一厅拎包入住每个月只要450元。”对于住宿的“白菜价”,多个北京员工都笑称,跟白捡了一样。


  不仅要帮企业稳住人心,还要帮企业降低运行成本,园区在提供办公装修补贴等以外,还协助企业申请扶持资金、举办融资等活动。“2000多平米的独栋办公楼能免3年租金。”张文表示,这些直接获益能让公司的成本节约3成。


  有了园区“保姆式”服务,园区企业都能专注于研发。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科技企业达1061家,北京企业入园240家,汇集了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高新企业,其中,智能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项目已经实现量产。


  让产学研擦出“新火花”


  2017年4月,由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及慧智百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慧智百川)三方共同创建,按照“实验室+企业+企业孵化器”的全产权创新链运营模式打造的知行卓越创新实验室,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立。“一直以来,企业跟高校总会产生‘隔阂’:企业认为实验室研发人员做研发不考虑成本,而研发人员又认为企业急功近利,两边诉求没有‘互通’,实验室的归实验室,企业的归企业。”慧智百川董事长、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乔长晟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知行卓越创新实验室的建立就是为了给双方一个契合点,学校发挥人才优势,企业发挥市场优势,促进了双方的取长补短和共同发展。


  在慧智百川的产品展示架上,一种压片糖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个压片糖是一名学生在创业阶段通过实验室研发的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已经进入市场销售了,而且市场反响非常不错。”乔长晟表示,以前学生在校内做实验,多是导师布置题目的‘命题作文’,很可能与产业脱节,研究成果投入产业还需要一个中间过程。而学生在知行卓越创新实验室可以实时与企业对接或者进入企业与研发人员共同进行产品研发。目前,知行卓越创新实验室的“主力军”,便是一群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知行卓越创新实验室已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10余项,开发了聚谷氨酸、奇亚籽饮料等系列产品,并进行了市场化生产。“目前,我们有62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涉及聚谷氨酸、普鲁兰多糖等高分子材料的专利有30余件。”乔长晟介绍。


  不过,随着产品投入市场,资金需求量扩大,融资成了乔成晟的“心头石”:“公司今年计划做到5000吨左右的产销量,仅流动资金就得1000万元至2000万元。可是知识产权融资面临较大的难题,轻资产的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更大。”为了让企业在创新发展上心无旁骛,科技园了解到园区企业融资需求后,引进了担保公司。“把知识产权质押给担保公司来做贷款,我们可以专注于创新研发工作之中。”乔长晟说,园区除了给予税收返还,在企业进行模式创新尝试上也给以最大的支持,让企业可以专心做产品做市场。


  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等签订入驻协议,还引进了38位国内科研领头人、领域专家和行业经营者作为“双创导师”,对企业发展进行“一对一”辅导。


  为新技术戴上“金钟罩”


  “提交专利申请是为了证明企业的研发实力,保护创新成果”“有知识产权做底牌,我们在商业合作中更有信心”“我们的产品瞄准全球市场,尽早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才能更有安全感”……在这个创新聚集地,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即时回应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需求,也成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面临的问题。


  2018年10月15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落户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处长李加军表示,该中心面向滨海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两个产业,加快构建滨海新区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边界通道,营造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便利化环境,促进滨海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协同联动。同时,园区还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下称工作站),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在工作站成立之初,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入驻园区的企业进行了全覆盖的调研。在了解了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需求之后,经过充分评估,我们引进了北京的两家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咨询、申请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站相关人员表示,工作站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专业服务,目前,工作站已经联合北京中关村多家联盟组织,包括中关村新兴服务业产业联盟、中关村智诚军民融合信息安全技术联盟等,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维权和保护咨询服务;同时,工作站为从北京中关村落地园区的企业提供专利检索、管理流程建设等全方位服务,在工作站的帮助下,此类企业已经提交专利申请及软件著作权登记39件。


  下午6点,夜幕逐渐降临,天津滨海站已经迎来了返京的客流小高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一幢幢红色的小楼在暮色的掩映之下,显得越发有活力。以产业创新为引擎,以智能科技产业为主攻方向,发力实体经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以昂扬的姿态,奔向未来。(张彬彬)


 

慧智百川公司按照全产权创新链运营模式打造了天津知行卓越创新实验室,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取长补短和共同发展。 盖丽丰 摄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