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菜薹:舌尖上的荆楚味道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8/7/24 9:46:00

    在高楼林立的武汉市中心城区有一块地,任凭你出多高的价钱都不卖,只能种菜。种出来的菜即便按均价60/斤卖,对比房地产开发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地政府仍然坚持要种菜。这是一种什么菜?种菜并不赚钱,当地政府为什么仍然执着地要种?这就是神奇的洪山菜薹。

 

  保护产地 竞逐市场

 

  洪山菜薹为武汉最受保护农产品之一,与武昌鱼齐名,唐朝起被封为金殿玉菜,成为贡品。奇异的是,这一品种仅适宜洪山附近生长。这里的土壤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磷等矿物质,为洪山菜薹的生长提供了必要营养元素。此外,洪山和南湖之间聚宝盆的地形形成了一片暖冬小气候,只有这块地种出来的菜薹才原汁原味。

 

  从外观看,一般红菜薹长度在20厘米左右,而洪山菜薹长度能达到60厘米。普通红菜薹杆细偏红,洪山菜薹杆粗大,偏紫色,味道脆甜可生吃。而且,洪山菜薹是带花长,带黄花的菜薹更好吃,而一般红菜薹开黄花就意味着老了。从营养来看,正宗洪山菜薹富含花青素、胡萝卜素、高氧化钙及磷、铁、锰等微量元素,远远高于普通菜薹。

 

  洪山菜薹产业协会负责人叶晓估介绍:洪山种菜薹有170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从宝通寺一直到卓刀泉,从洪山到南湖,九岭十八坳全部都是菜地。上世纪90年代以前,洪山区是武汉市的菜园子,武汉86%的蔬菜都是洪山区种的。

 

  叶晓估退休前曾任洪山区蔬菜局副局长,他跟菜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洪山的菜地面积有8000亩;到了90年代,变成4000亩;2000年只剩1000亩;到现在,只剩下这最后的80亩了。”1998年,原空军雷达学院一位教授给当时的武汉市长写信,呼吁保护洪山菜薹原产地。

 

  为了保护这块地,武汉楚天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楚天菜薹公司)做了农田水利改造,在地底埋下暗管进行灌溉,每隔3年至5年做一次土壤改良。洪山区规划部门还特地将菜地东北角一栋楼的设计高度,从30多层砍成了10几层,留出一个通风的豁口

 

  洪山区城乡统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13年来,政府投入财政资金近千万元,用于原产地保护。而在洪山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块80.13亩的土地,其中63.06亩的性质是农业用地,属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的范畴,不允许用作商业开发。

 

  积极创新 满足需求

 

  叶晓估认为,要保护这最后一块原产地,要把菜薹种植产业做大做强。菜薹做不起来,要原产地干什么呢?洪山菜薹现有的产量,对于市场需求几乎是杯水车薪,规模成为这一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普通做法是在大棚里种植,但是,洪山菜薹是冬季喜寒作物,这个办法行不通。2007年,楚天菜薹公司将洪山菜薹引种至宜昌、恩施高山地区,获得了成功。高山种植,生态环保无污染,口感也不错,并且弥补了季节性需求,使洪山菜薹上市时间提前3个月,让武汉消费者8月就能尝鲜。

 

  除了企业,行业主管部门也颇费心思。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到这一名菜,湖北省农业厅和武汉市农业局提倡洪山菜薹走出洪山,专门请相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2011年,武汉市农业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等农业专家,齐聚江夏郑店街和法泗镇,将从原产地取出的130立方米土壤进行原土栽培和本土栽培对比试验。2个月后,结果出炉,江夏本土栽培的洪山菜薹,口感、水分、糖分含量等指标已基本接近洪山菜薹原产地的标准。次年,成规模的洪山菜薹南移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在江夏种植的洪山菜薹面积达5000亩。江夏基地出产的菜薹仍使用洪山菜薹商标,但不会打原产地字样,供应渠道主要是超市,按每公斤一份包装出售,每份价格40元至60元。

 

  原产地这里周边是城市,没有其余品种的花粉乱传,反而保持了品种的纯正,每年留的1000公斤种子,可种1万亩菜地。叶晓估介绍,80亩的洪山菜薹原产地,将更多地成为品牌的载体。凡是打上洪山菜薹商标的,菜价升值4倍至5倍。在洪山菜薹原产地销售中心,从宜昌赶来购菜的菜商刘晓直言不讳。

 

  擦亮了金字招牌,早已得到市民和政府的认可,洪山菜薹身价逐年提升的同时,作为洪山菜薹掌舵人的楚天菜薹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在酝酿更大的动作。在他的办公室中央,摆放着一面洪山菜薹文化园鸟瞰图,这位菜薹王的梦想和憧憬,在这张规划图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柳鹏)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