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京IP董事长邵顺昌:“玩转”专利大数据 重塑发展新生态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
发布时间: 2018/4/28 12:58:00

 

  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1万件,排名跃居全球第二……这些,仅仅是2017年一年内中国的专利创造数据。而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数量更是惊人——过去50年,仅全球的专利数量,其数据总量已经超过1亿条,海量的数据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产权信息,提醒着整条创新链上各个节点的从业者:专利大数据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座巨大金矿,对于企业和高校院所等技术创新组织而言,“玩转”专利大数据,必将重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生态。


  “让专利大数据真正发挥出服务技术创新组织和产业组织、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作用,让专利资产的经济价值真正凸显,成为企业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利器和战略资源。”日前,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IP”)董事长兼总经理邵顺昌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展望了专利大数据服务技术创新组织的光明前路。


  记者:近年来,“专利大数据”作为一种新概念屡屡被提及,在您看来,专利大数据具备哪些基本属性?当前,其重要性为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邵顺昌:应该说,专利是同时具备技术、法律和商业三方面信息的综合体,具有天然的情报属性。因此,以专利这一综合体为基础,对专利大数据的利用,已成为当前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科技型企业需要借助专利大数据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和研发指引;投资机构需要借助专利大数据对拟投项目进行技术实力评估和技术价值判断;政府部门更需要依托专利大数据对产业规划、科研项目立项、创新资源投入等做出科学决策。


  记者:也就是说,无论政府亦或企业,在经济科技活动中都需要通过依托专利大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那么,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有哪些典型案例?


  邵顺昌:的确,专利大数据与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息息相关,分析评议的核心就是以专利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产业发展、市场竞争、政策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研判,对经济科技活动的实施可行性、潜在风险、活动价值等进行评价与审查,避免经济科技活动因知识产权导致重大损失。近年来,正反两方面的案例都不鲜见。比如涉及政府招商引资、技术引进等的贵州微硬盘项目,因未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对相关领域的在先专利申请进行预警,导致投资20亿元的项目因涉嫌专利侵权上马不到四年即停产,由此产生8.7亿元的银行不良贷款;当然,正面案例也有很多,比如北京IP已经完成的服务于海外技术引进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技术专利分析报告》,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论证了某电池安全性技术的先进性,为技术投资方引进技术及落地产业化提供决策支撑,还有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基于专利大数据分析的石墨烯产业研究分析报告》,深入分析了石墨烯产业国内外专利分布情况、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应用方向及优势研发机构等,为优化黑龙江七台河市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园区规划提供了建设性意见等。


  记者:如上述案例所展示的,在您看来,作为专利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在通过专利大数据服务技术创新组织时,主要的工作发力点应集中在哪些环节?


  邵顺昌:专利大数据分析业务的开展,是积极响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号召,落实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部署的具体实践。作为专利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首先,应搭建起涵盖产业投资、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及法律领域的复合型业务团队架构,在专利的检索分析、价值挖掘、布局维权等方面积累丰富的运营经验,符合服务对象的多层次多维度需求;其次,是要对服务的对象和项目进行精准定位,要对政府及管理服务类企事业单位、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等不同服务对象的所需准确把脉,精准定位,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给出具有针对性、富有建设性意见的咨询建议;此外,还要加强专利大数据分析的业务联动性,除为客户提供常规的分析咨询建议外,还可以综合考虑提供债券、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延伸业务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记者:我们了解到,在提供专利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包括您领导的北京IP在内,已经有业界先行者开始涉足专利与金融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领域的研发,这会是专利大数据未来的发展方向么?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有无可借鉴的有益经验?


  邵顺昌:实际上,现有的专利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服务,在表现形式和体现内容还较为单一,尤其是与金融、经济、产业发展等大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还不足。因此,可以说,为了形成面向技术创新组织、产业组织的切实有效的服务支撑,进一步满足当前科技创新日益活跃产生的多元化的专利大数据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专利大数据在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专利大数据必须要与金融等领域互联互通、融合运用。但是,目前国内多数专利大数据服务产品还较为单一,在系统功能或指标设计上还停留在专利数据本身,尚不能为政府部门、科技企业、投资机构、资本市场等提供全面、完整、动态、可视化的服务。而国际上已有研究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专利与产业大数据融合运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带给我国相关产业的启示是,应当结合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专利资产与产业发展大数据融合运用的路径、方法、模式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采用复合学科理论体系进行交叉分析与统计,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用户个性化的分析与研究需要。


  记者:那么在未来推动专利大数据与金融、经济、产业互联互通、融合运用的过程中,应如何循序渐进推进相关工作呢?


  邵顺昌:这种互联互通、融合运用,应以专利资产与产业发展的特征信息集中互联和相关性(线性与非线性)解析为途径,通过构建以大数据分析指标体系为关键要素的智能化、可视化主动分析演算平台,打造可预判未来创新发展走向和经济效益的智能化分析工具。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逐步推进。一是探索构建专利信息大数据分析体系,将专利信息数据与市场、产业、金融及商品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加入机器学习,发掘关键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二是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一体化科创管理服务体系,为科研创新、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分析支撑;三是构建以高附加值专利企业为主体投资标的主动资产管理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流入专利资产高附加值科创企业。我们坚信,随着技术创新日渐纵深化、复杂化、协同化、全球化发展,专利资产大数据日渐累积,依托科学的分析体系及工具,将科研、专利、金融、市场数据集中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必将让专利资产的经济价值真正凸显,进而重塑整条创新发展链的新生态。


  采访对象简介:邵顺昌,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创始人。高级工程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业绩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贷款方案研究及支持政策研究,知识产权运营“北京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运营+投贷联动”智融宝服务模式研究。曾先后担任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发展促进处、投融资促进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等职务。曾赴日本IBM公司研修一年,赴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部担任访问学者一年。(崔静思)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