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版权金融化产品模式(下)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12/5 18:01:00

  编者按:如今,版权金融化已成为我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出现了版权基金、众筹、融资租赁等多种版权金融产品模式,但同时也面临版权评估难等问题。那么,美国、英国等版权金融化已相对成熟的国家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版权金融化产品具有哪些特征,面临哪些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目前,版权金融化成为我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很多机构积极参与,设计了一系列符合版权产业特点的版权金融化产品,包括质押贷款、版权基金以及众筹、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笔者希望通过对现有的金融产品进行研究,能为版权金融化产品的设计与完善提供参考。


  质押贷款


  目前,我国版权金融产品主要是版权质押类金融产品。版权公司将其合法拥有的且目前仍有效的版权出质,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资金,并按期偿还资金本息。但是,版权评估难、版权保护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制约了银行和类金融机构发展版权质押融资业务,而“版融宝”“版信保”等都是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的版权金融产品。目前我国各地出现了一些针对文化企业的版权质押融资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北京的“政府贴息+版权质押融资”模式、上海的“担保机构+版权质押融资”模式和武汉的“产业集群+版权质押融资”模式。


  在北京版权质押融资模式下,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联合北京银行、建设银行、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推出了“集信通”“软件贷”“知产贷”等金融产品,为数字出版企业提供版权质押融资服务。上海版权质押融资模式主要是通过引导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中介机构合作的模式来实现文化企业的版权质押融资。2009年8月,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上海市科委、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社会中介组织共同组成的版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借助该平台,文化企业可以进行版权质押融资。武汉版权质押模式主要是将文化企业列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引导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进行对接,以弥合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013年,武汉市版权局出台了《武汉市著作权质押贷款操作指引》,引导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之间的版权质押融资。2014年3月,武汉市版权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举行了版权质押贷款签约仪式暨银企对接推进会,浦发银行武汉分行、汉口银行、武汉农商行与产业集群中的文化企业共同达成1.39亿元的版权质押融资协议。


  版权基金


  文化产品一直以来就是“轻资产”业态,多以无形资产为其价值所在,使得其信贷能力相对传统的实体经济较弱。而且,版权收益难以估计,一般文化公司缺乏完备的业绩、财政、保险等文据保证,更是影响其信贷能力。文化企业风险较高、客户不多和盈利有限等特点,是金融机构不愿投资这类借贷项目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况下,版权基金应运而生。目前版权基金主要分为全产业链相关业务的版权基金和专业性的“领域型”版权基金两大类。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文化企业设立版权基金,以促进版权增值,打开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文化产业的通道,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如鸿羽文学版权基金就是全产业链相关业务的版权基金的代表,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产业链运营,来实现文学版权的全线增值,同时还将为作家们提供包括编辑、公关等专业性服务。“领域型”的产业基金主要涉及影视、数字教育等专业。如中视丰德设立了梧桐山影视版权产业基金,通过资本运营,推动版权交易,形成影视版权投资、评估、担保、交易的全产业链生态,推进中国影视版权产业化发展进程。另外,江苏睿泰数字产业园作为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中唯一的民营园区,针对睿泰集团主营业务“数字教育出版”,成立专门针对数字教育出版及其相关领域的产业版权基金。


  众筹融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以众筹为代表的多主体参与的版权金融化产品模式,在版权融资中逐渐发展起来。根据参与或者发起机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互联网平台公司、版权交易中心和其他业务企业等三种主体模式。


  现在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在涉足金融行业后都喜欢嵌入一个众筹的平台。如京东金融中设计了众筹平台,京东众筹提出了“IP+产品”文化类众筹模式,汇聚海量IP,打造以IP为导向的流量入口,形成自身独立的、有影响力的IP生态圈。京东众筹希望以此为生态圈内的IP定制发展规划,为整个文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作为国内版权产业的主要市场参与者,版权交易中心也在积极采用众筹方式来进行版权融资。例如金陵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推出了中国影视版权众筹挂牌第一单——《影视传奇》众筹项目,挂牌总金额按《影视传奇》众筹项目总投资金额的9折折扣价挂牌,通过全民参与的形式实现对影视版权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与开发,降低影视投资的高门槛,为影视融资提供了新思路。重庆版权交易中心秉持“文化+金融”的互联网思维,打造了“文创宝”,着力打造成为一家文化领域综合类权益众筹服务网站。


  其他业务企业主要是涉及“版权金融”领域的金融企业、文化版权相关领域的业务企业。如大贺文化金融集团打造了“大贺壹众筹”这个艺术众筹平台,以文化众筹为核心,版权开发为主导,创新运作消费型众筹、奖励型众筹、衍生品商城、艺术版权商城四大版块。巴士在线作为针对交通服务的媒体业务公司,发布了游戏金融众筹产品“游戏银行”,是“互联网+战略”的重要一环,建立了互联网金融泛游戏产业生态圈。


  融资租赁


  2014年9月,北京文投集团联合中国恒天集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等机构,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以文化资产融资租赁为主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互联网金融平台e租宝推出了文化投资居间服务平台“缪斯时代”——以融资租赁标的发布的方式,独创“互联网+融资租赁+文化艺术”的发展模式。这些不断涌现的创新之举带动着版权融资租赁金融化模式的逐渐发展。


  目前产业界中,版权金融产品多为融合型版权金融产品。随着市场需求和业态发展的需要,一些专门化、针对垂直领域的版权金融产品也逐渐产生,尤其以影视领域为主。


  融合型金融产品如北京银行推出的“创意贷”“文创信保贷”,中国工商银行的“融慧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版融宝”与“质信通”,横琴国家版权交易服务中心的“智财通宝一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该类产品不以某一类版权为服务对象,甚至不单以版权为服务对象。


  专门化的版权金融产品则主要是以影视类版权金融产品为主,影视版权金融化运作相对比较成熟,操作也更为规范。中国银行的“影视通宝”、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融剧宝”、北京ICE版权金融俱乐部的“版银宝—影视贷”等,都是针对影视版权设计的金融产品。


  其他版权金融产品如文学版权、艺术版权、游戏版权等领域的金融产品也逐渐出现。例如,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推出的艺术品交易及价值投资平台“艺术家公盘”,巴士在线推出的移动游戏发行及众筹业务平台“游戏银行”。


  综上可知,我国的版权产业在宏观政策利好驱动的背景下,顺应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资本和技术创新应用,逐渐变得多元、立体和体系化。目前,版权质押贷款、版权基金、众筹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版权金融化产品,逐渐成为国内主流模式。这些模式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主要体现为服务平台、机构体系和运营机制三方面。


  随着版权金融化的发展,更大范围内的版权金融服务平台成为其发展关键。这些服务平台除了传统的联盟、项目推介平台之外,还包括俱乐部等形式。如北京ICE版权金融俱乐部,自成立之后先后举办了专题研讨会、银企见面会等多个版权金融服务活动。这类版权金融服务平台,不仅为业态发展助力,同时也可以为国内版权资源的走出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机构作为版权金融化产品的运营主体,其体系化会加强资本在这一领域的流动性和活跃度。目前,国内版权金融市场上,不仅仅有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传统金融机构的专项基金,还有文化企业、版权金融专营、代理机构等。这些多元的版权金融机构群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市场主体角色,带动我国版权金融产业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我国版权金融产品的运营机制正逐渐向垂直化、扁平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域版权”领域的运营机制。如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产业颁奖宴会上,艺恩咨询首次提出“电影投行”概念。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极速”理念也成为版权金融产业的运营机制理念,如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在全国首次推出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组合产品“文e贷”,以高效快捷为特色,实现扁平化运营。(睿泰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 孙晓翠)

 

  注:该文属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版权金融产品模式及机制研究”(2017-14-1)阶段性成果。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