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

文章来源: 光明网
发布时间: 2017/6/7 10:42: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6月4日—6日,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德清举办,本次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为主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宋合意宣布论坛开幕,浙江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陈瑶,湖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闵云,德清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琴英分别致辞,德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洪延艳主持会议。

 

  本次论坛邀请了刘魁立、徐涟、吴文科等国家级非遗专家学者,以及胡坚、徐吉军、陈华文、吴露生、王淼等省级非遗及高校专家参加。专家们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精神家园等内容作精彩的主旨演讲。开幕式上,对全国非遗优秀论文获奖者进行了颁奖。本次非遗论坛一大亮点是,经过与会专家、代表的共同协商,形成了五点共识,即“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是建设精神家园最重要的思想依据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精神家园的基本要素和依托;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培根塑魂的丰美沃土和依托;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其激发活力焕发魅力的必然途径和选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被称之为德清共识。

 

  近年来,德清县扎实做好非遗资源的挖掘、申报与传承工作,积极探索打造非遗展示的“德清现象”。目前,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扫蚕花地、防风传说),省级非遗目名录7项,市级名录38项,县内公布51项,其中“扫蚕花地”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一个子项目已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文化是建设精神家园的根基,德清县通过非遗文化“三进”活动,实现非遗项目的立体展示、活态传承,筑起百姓精神家园。一进志愿服务。德清整合民间非遗保护力量,组建了县、镇、村三级500多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义工社,乡镇传统节庆活动也逐渐由以往政府主办转向由民间志愿者组织,乾元镇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钟管镇举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节,带头设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首笔50万元的启动基金,将非遗文化融入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二进文化礼堂。建起了30多个极具代表性的乡村非遗馆,动员民间资本助力非遗发展,开放中草药文化展示馆等民办主题非遗馆6个。以“美丽非遗、文化礼堂”为主题,开展非遗进礼堂活动,主要有上柏村舞阳侯会等非遗项目进礼堂活动,以非遗为题材的书画作品进礼堂巡展活动,洋北村孝文化节等民俗礼仪进礼堂活动,强化基层非遗保护自觉性、主动性,吸引更多群众加入非遗队伍。三进学校。以学校为阵地,邀请传承人、老艺人定期开展教学课程,安排地方戏曲传承人开设非遗项目传习课,开办“古老有意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微讲课等,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定点结亲交流。同时,德清在美丽城镇建设中,注重挖掘,充分融入非遗元素,彰显活力与生机,认真做好如何把根留住、把文脉留住的文章,以传统文化来构筑百姓的精神家园,使非遗成为美丽城镇建设中活的灵魂。(记者 严红枫)

 

 

(编辑:蒋朔)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