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矿业创新 倾力保护运用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6/5 14:17:00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矿压理论专家宋振骐

 

 

 

本报记者 蒋文杰 摄

 

  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驱动发展,而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就是知识产权。耄耋之年的宋振骐院士精神矍铄,谈吐犀利。他曾经创立了以岩层运动为核心的实用矿山压力理论体系,研制了矿井顶板事故预测预报方法和配套监测系统,为预防控制与岩层运动有关的各类重大事故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已82岁高龄的他,还在为采矿技术创新和科技强国战略鼓与呼。

 

  在2017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现场,记者采访了这位倾其一生为矿山号脉老中医。谈到他为之奋斗终生的煤炭事业,宋振骐语重心长地说:如今,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显现,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升级换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迫切需要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的重要作用,为煤炭安全生产和科技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为民请命献身科研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化石能源的主体,我国煤炭储量高居世界第3位。然而,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顶板、瓦斯、冲击地压、透水等重大事故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严重影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宋振骐是中国实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应用实用矿山压力理论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及机械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这一切成就,源于他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953年,17岁的宋振骐怀着献身与千变万化的地层作斗争的煤炭事业的想法,在高考志愿书的三栏里毫不犹豫地都填上了采矿工程。从此,他立下了为艰苦光荣的煤炭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19578月,宋振骐走上人民教师的讲台。在为师治学当中,他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始终坚持带领学生深入煤矿生产第一线,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危险和需要有创造性活动的地方,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努力开始了科研反哺教学的摸索和实践。

 

  宋老师听到哪儿有没去过的煤矿,随时上火车,再拿着他的中科院证件找列车长补票。实地测量数据结束后,又在回来的火车上整理数据,寻找规律。他的许多著作、论文都是在火车上完成的。学生们回忆起跟随宋振骐下井的岁月,无限感慨。每到井下遇到工作面压力增大、顶板轰隆隆作响的危险时刻,工人都往外跑,只有宋振骐一人往里钻。由此,宋振骐为中国人开创了新的煤炭开采理论,成为煤炭行业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

 

  激励创新支撑发展

 

  现场是苦、是累,可苦点、累点怕什么?苦,苦出本事来了;累,累出成果来了!宋振骐经常这样教育学生。他整理分析了数以百万计的数据,硬是从现场找到了顶板运动和破碎的规律,并对相关技术细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套面目一新、独树一帜的矿山压力理论诞生了。

 

  多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利用自己的理论成果和监测手段,对中国事故严重的局矿的近百个工作面进行顶板预测预报和控制实践,取得了成功的控制效果。

 

  在经历了矿井下的生死考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工程上的成功实践和理论上的艰苦探索后,宋振骐的实用矿山压力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人民教师,宋振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更多的年轻人。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仍不忘教育大业。十余年来,他先后应邀到全国几十所高校和省市干部及企业领导学习班上就知识经济与人才强国战略等作专题报告。

 

  政以才治、功以才成、业以才兴。要真正把科技、教育和人才放在优先位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广大科研人员更加专心地研究和探索,形成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争先创新的良好局面。宋振骐告诉记者,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关键所在。如果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我们的科研成果就无法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无法推动煤炭行业技术变革。

 

  为中国煤炭事业奋斗了几十年,宋振骐也已是华发满头。当他看到煤矿还有很多安全问题等着解决,他心急如焚,身先士卒,走南闯北,在解决了煤矿一个个难题的同时,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至今,宋振骐心里放不下两件大事:一个是煤炭安全生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一个是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加强矿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就是为了用技术创新武装采矿产业,让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开采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实现科技强国梦。宋振骐说。(本报记者 王宇)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