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合记“盲公饼”联和“佛山公”两年之争终落幕
发布时间:2016/10/18 14:05:00    新闻来源:南方日报

  

  合记“盲公饼”与联和“佛山公”,这“两公”之间长达两年之久的“饼战”,最终落下了帷幕。记者昨日从佛山中院了解到,该院对案件作出终审宣判,判定“佛山公”构成不正当竞争,驳回部分上诉,同时维持一审关于“佛山公”赔偿10万元、登报声明等判决。

 

  回顾:

 

  “两公”之争 纷扰两年

 

  合记“盲公饼”与联和“佛山公”均是广东佛山的糕饼生产商,这两家相距仅5公里的饼家,曾经是合作伙伴。盲公饼相传由盲人何声朝创制于清嘉庆后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曾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佛山公”则是一家售卖佛山特产的连锁店,为佛山市南海区联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和公司”)所持有商标。

 

  据“佛山公”的负责人陆先生此前向媒体介绍,联和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卖盲公饼,双方的合作关系在2010年开始变冷,合记公司不再向联和公司直接供货,但“佛山公”特产店不能没有佛山特产“盲公饼”,遂通过广州一德路一家经过合记公司特许的经销商进货销售。

 

  2013年,“佛山公”在天猫商城开设“联和食品专营店”销售佛山特产,其中包括由合记公司生产的“盲公饼”。2014年年底,合记公司发现联和公司在网店销售“盲公饼”时,产品描述中多处显著标注“佛山公”商标,并且使用“佛山特产第1店”、“佛山公特产旗舰专卖店,由厂家直接供货”等广告宣传用语,于是将联和公司诉至南海法院。

 

  同年12月,案件一审开庭。2015年9月,一审法院认定“佛山公”的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但联和公司显著标注“佛山公”标识、在“合记盲公饼”的文字介绍前标注“【佛山公特产】”、使用“佛山特产第1店”以及“由厂家直接供货”等宣传用语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一审法院判决联和公司立即停止在“盲公饼”产品图片上显著标注“佛山公”标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合记公司10万元,并在报纸上公开刊登声明。

 

  终审:

 

  销售盲公饼时不得标注“佛山公”

 

  双方均不服上诉至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年12月1日,佛山中院对此案进行审理。

 

  二审庭审上,双方再次就网店销售中使用“佛山公”标识、宣传用语等是否涉及侵权以及赔偿金额产生激烈交锋。合记公司上诉认为,图标“佛山公”以及文字“【佛山公特产】”本身就具有突出的显著性,只要标注就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由此希望法院改判联和公司停止在“盲公饼”产品图片上标注“佛山公”标识,而非一审所提及的仅仅停止“显著标识”。

 

  此外,合记公司还提出,联和公司不正当地利用合记公司的历史荣誉,联和公司因其不正当竞争而带来了一定的品牌增值,10万元的赔偿数额过低,要求赔偿30万元。

 

  联和公司则再次强调,其在天猫网店销售“盲公饼”时,对“盲公饼”的产地、外包装等信息均做了真实、完整的展示,不会误认混淆。

 

  近日,佛山中院二审宣判,支持合记公司的部分上诉请求,改判联和公司停止在“盲公饼”产品图片上标注“佛山公”标识,同时驳回联和公司、合记公司其他上诉请求。

 

  至此,长达两年之久的“两公”之争,最终在司法程序上画上了句号。

 

  记者手记

 

  老字号维权 不止为“正名”

 

  合记公司的“盲公饼”强势出手维权,挑起了“两公”之争,这一事件经本报两年前独家率先报道后,引来了各方的关注,成为佛山本地知识产权案件的一起典型案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响,首先是因为“盲公饼”的知名度。提起佛山本地的特色小吃,拥有200多年历史、作为“中华老字号”的盲公饼,一直为人所熟知。同时,作为被告的“佛山公”也并非等闲之辈,虽然其名气不如盲公饼,但同样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在此次事件中,首先合记公司的维权意识应肯定,不惜花重本一次又一次为了自己的老字号维权。不过,追根溯源,“两公”还是有过“甜蜜期”,联和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卖盲公饼,双方的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2010年。对于合作关系的忽然断裂,“佛山公”一直表示“蓝瘦香菇”,以至于后来不惜通过从第三方渠道购买盲公饼继续销售。

 

  案件历经一审、二审,虽然从法院的层面已偃旗息鼓,曲终人散,但背后的“暗战”依旧未止。今年3月,合记公司又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申请,要求撤销“佛山公”商标。申请商标撤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今仍没有进一步的消息。由此可以看到,风波表面上是平息了,但是底下的暗涌,又会随时喷发。

 

  记者认为,在这起案件中,或许并没有赢家。盲公饼没有成功让法院认定“佛山公”商标侵权,“佛山公”也没有成功为自己“正名”,同时也背负了不正当竞争的指责。其实,比起赢官司更重要的是赢得利益。不过,双方在法庭上相见,这也意味着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续“前缘”,双方共赢的机会也随之消逝。

 

  不过,双方也可以从中得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对于“盲公饼”来说,如何更好地擦亮自己的“老字号”,扩充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增加产品的多样性,作为对家的“佛山公”的确可以让他们学习;对于“佛山公”来说,在迅速拓展市场的同时,如何避免踏上灰色地带,如何增加知识产权意识,减少类似的纠纷,这持续近两年的官司应该也可以让他们好好反思。(记者 刘艺明 通讯员 刘宇靖)

  

 

(编辑:蒋朔)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