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战疫·创新|上海容智:与疫情赛跑的72小时
发布时间:2020/2/24 10:52: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1小时内,形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下称中山医院)特殊项目成果转化流程,向合作伙伴发布;10小时内,获得740余条潜在合作企业信息;24小时内,通过网络发布、线上会议等方式,与全国近20家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完成对相关企业信息及产业背景的调查、筛选、评估;48小时内,完成与项目成果相关的国内外专利检索分析;72小时内,项目研发成果在签约方落地,完成产品打样。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了3天,一项诞生于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上海发明,就从图纸变成了戴在一线医护人员脸上的防护用品。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容智)总经理于晓菁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几天前,上海容智在中山医院、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委员会等部门的带领下,参与了一项需要火速落地的发明成果转化项目,他们用72小时完成了与疫情的这场赛跑

 

  收到英雄帖

 

  2月12日,中山医院面向全网发出英雄帖称,他们有一项来自于战一线的发明,需要募集企业迅速转化投产。于晓菁介绍,这件发明是中山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蒋进军及该院相关研发团队根据一线医护人员实际需要研发出的医用防护用品。

 

  记者了解到,该发明为一次性的医用防护鼻罩,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主要供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使用,可以在就餐时佩戴以达到防护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进餐时的防护非常必要。蒋进军说,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一日三餐都要在医院解决,在进餐和饮水时需要摘下口罩,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这容易给病毒可乘之机,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风险。为此,在一线救治病患的同时,蒋进军也和几位在上海的中山医院同事组建了研发团队,根据蒋进军的一线救援体会,加上中山医院前方后方的密切配合,他们最终设计出了一款医用防护鼻罩。为了将这项发明产业化,更好更快地投入临床使用,中山医院发出了英雄帖

 

  我们深知这张英雄帖背后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时间在线上集结了运营+分析团队,成立了5人工作组,帮助发明成果转化,推动产品及时投入战上海容智运营事业部负责人赵尉然说,近年来,该公司在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和中山医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此次上海容智在第一时间获悉中山医院的成果转化需求,并参与了项目成果转化后期的全过程。

 

  构筑保护罩

 

  从需求推广、供应商筛选、对接与谈判、合同内容编写、供应商技术指导到最后的鼻罩落地生产,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判断,这是一个需要全流程跟进的项目。赵尉然表示,在疫情紧迫的当下,上海容智参与的此项成果转化任务显得愈发紧急。为此,上海容智为中山医院制定了一套特殊的项目成果转化方案。

 

  技术分析、风险评估、转移转化、法律谈判……中山医院的英雄帖发布后,上海容智的5人工作组也迎来了工作繁忙的时刻。从小组成立时起,我们采取每天20小时在线无间断的工作模式,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该工作组成员介绍,中山医院的发明就像是给前线的医生加了一道防线,他们希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成果落地,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只要一想到是能为一线战尽一份力,就浑身充满了干劲。

 

  募集的过程中,我们与中山医院科研处携手,迅速遴选出全国近20家第一批拟合作企业;后来,经过近10轮的谈判,率先完成了中山医院与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罗莱)、上海容智三方的合作签约。于晓菁介绍,虽然无法驰援战一线,但上海容智希望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来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尽力保障他们的安全。

 

  据了解,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上海容智的团队还用最短的时间与抗一线的研发团队取得了联系,他们在线上渠道沟通探讨鼻罩产品的标准界定、样品方案可实施性等技术问题;在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后,上海容智又与生产企业积极沟通,通过市场策略、产品打样、生产要求、资质申请流程等多方、多轮沟通,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线转型,降低生产成本。目前,上海罗莱正以1万只/天的速度量产发明产品,第一批鼻罩样品已经送至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最早接收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定点医院)呼吸科一线医护人员手中。

 

  项目的成功推进离不开供、需、服三方力量——能够发现痛点的人,能够快速生产的企业,以及将两者对接起来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缺一不可。赵尉然表示,能参与到此次的战成果转化项目中,她倍感荣幸。

 

  其实,在英雄帖发布前,我们的团队就已全面开启线上办公模式,并开展了针对口罩相关产业链的分析及公益推送等工作,这些分析工作也为此次中山医院鼻罩项目转化奠定了一定基础。于晓菁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是上海容智的团队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他们希望集全公司之力为战做贡献,加快推动防护用品产业技术加速落地,为抗行动保驾护航。本报实习记者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